图书前言

“工程经济学”作为工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的特点。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具体工程项目,其核心问题在于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进而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工程经济学自产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887年美国土木工程师亚瑟·M.惠灵顿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的出版,标志了工程经济学的诞生;1930年,E.L·格兰特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原理》教科书,进一步奠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1982年,J.L·里格斯出版的《工程经济学》把该学科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目前,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项目评估和管理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近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侧重于用概率统计进行风险性、不确定性等新方法研究以及非经济因素的研究。

为适应我国培养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下,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胡斌教授领衔,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涉及理论基础及案例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上篇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侧重于基本理论及方法的介绍,分9个章节依次展开: 第1章工程经济学概论,第2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第3章资金的时间价值,第4章工程项目的确定性评价方法,第5章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第6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第7章资产更新、租赁与改扩建项目评价,第8章价值工程,第9章工程项目后评价。为便于学习者对重点内容及逻辑脉络的把握,在每章章首部分给出“本章关键词”及“本章要点”提示,每章章末归纳给出“本章小结”;此外,在知识点的介绍过程中,适当配有相应的例题,每章后均附有“思考题”(包括练习题),以帮助学习者加深理解及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篇工程经济学案例分析”围绕上篇的基本理论,精心编写及整理7个案例,指出实践的相关性和实用性。与枯燥的技术性内容相比,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升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具有体系完整、思路清晰、案例丰富、深入浅出、注重实际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适合作为高校工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实践领域专业人士的参考书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和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在此向相关专家与作者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及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