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片机也从一开始的8位单片机发展到16位、32位等诸多系列,其中51系列单片机由于其灵活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在众多制造厂商的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上百个品种的大家族。如今51系列单片机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是大学里电子、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科目。
在目前的单片机教学中,程序设计以C语言为主,汇编语言为辅。对汇编语言只要掌握到可以读懂程序,在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模块中进行程序的优化即可。采用C语言也不必对单片机和硬件接口的结构有很深入的了解,编译器可以自动完成变量存储单元的分配,编程人员只需专注于应用软件部分的设计,就可大大加快软件的开发速度。采用C语言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单片机的程序移植工作,有利于产品中对单片机的重新选型。
Keil μVision4是目前最高效、灵活的51单片机开发平台。本书以Windows集成开发环境Keil μVision4为基础,结合强大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和仿真器,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内部模块使用、C语言开发和应用系统的设计。全书共14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中,第1章简单介绍了单片机技术,第2章介绍了单片机基础以及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第3章介绍了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第4章介绍了51单片机的C语言编译器Keil μVision4以及项目工程的建立方法,第5章介绍了单片机C语言的基本知识及基础实例,第6章介绍了C语言的进阶应用。
第2部分为功能模块部分,详细讲述了51单片机的内部模块及其应用。其中,第7章介绍了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以及工作方式,第8章详细介绍了单片机常用的扩展接口,第9章讲解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多的串行通信接口,第10章介绍了A/D、D/A技术,第11章介绍了单片机的输入设备,第12章介绍了单片机的输出设备。
第3部分为高级应用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其中,第13章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及注意事项,第14章通过设计投票系统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应用。全书的最后介绍了10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可作为学生课程设计之用。
本书附赠的PPT教学课件和案例源文件可通过http://www.tup.com.cn/downpage下载。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读者按顺序阅读即可,若对其中的某些章节比较熟悉则可以跳过不读,在学习的同时进行编程实践,遇到困难的地方再参考相关部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52学时,各章学时分配见下表(供参考):
学时分配建议表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合 计 讲 授 实 验 机 动
第1章 绪论 1 1
第2章 单片机硬件基础 3 3
第3章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3 2 1
第4章 单片机的Keil μVision4软件开发环境 3 2 1
第5章 C51程序设计基础及实例剖析 10 6 4
第6章 C51语言的进阶应用 4 2 2
第7章 51单片机的内部资源 4 3 1
第8章 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 6 4 2
第9章 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 5 2 1 2
第10章 51单片机的A/D与D/A转换 3 2 1
第11章 输入设备 2 1 1
第12章 输出设备 2 1 1
第13章 51单片机系统开发基础 1 1
第14章 单片机系统综合实例—— 投票系统 5 2 2 1
合 计 52 32 17 3
本书由张欣、张金君(编写第6~9章)编著,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此外,陈建伟、许小荣、张泽、刘荣、张璐、王统、王东、周艳丽、刘波、苏静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和修改,在此,同样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