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

                          序

知识是力量,经济是颜面,人才是根本,文化是灵魂。经济愈发展,管理愈重要。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没有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人生无处不计划,生活处处有管理。管理既是生产力,又是劳动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管理的核心在经营,经营的核心在决策,决策的核心在创新。”一个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也就是一个管理的创造史和实践史,管理的起源是协作劳动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运用一定的资源(形成组织),为满足共同的需要(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付诸实践)。三位一体:形成组织——达成目标——付诸实践。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人的成功实际上是人际关系的成功,完美的人际关系是个人成长的外在根源,环境宽松,和谐协调,关系融洽令人向往;生活安定,心情愉悦,氛围温馨,人的激情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内部亲和力的存在,才会使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组织富有朝气和活力,才能营造人格有人敬,成绩有人颂,诚信有人铸,和睦有人护的良好文化氛围。企业善待员工,职工效忠企业,以和为贵,以诚相待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企业向心力。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更离不开沟通,和谐协调就是企业的凝聚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合群力,达致目标,这是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属。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即使目标—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管理运营,理念先行。“三思而后行”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从哲学原理上看,计划是思维与行动、主观与客观必不可少的联系环节。计划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计划,必然能正确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最终走向成功。

管理载体,在于组织。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体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需要运用人类丰富的知识和智谋,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组织,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组织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管理实践,贵在领导。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好的领导对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组织需要通过领导职能来运作其组织资源。领导能有效、协调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能调动人的积极,能使得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管理执行,控制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控制的实质是确保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斯蒂芬?罗宾斯:“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控制能保证组织的计划与实际运作相适应,使得组织的各项工作朝着组织目标的方向前进。控制越是完善,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本书主要从管理的四大职能入手,阐述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原理,并从实践的角度开展案例分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该书总体架构合理,内容生动鲜活,形式灵活多样。既注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新颖性,又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与实战性。具有“新”,“实”、“近”、“活”、“精”等特点。“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实” 脚踏实地,注重实际;“近” 贴近本土文化,贴近管理时代;“精”,短小精干,见微知著;“活”生动鲜活,活灵活现。

 本书作者坚持知识性、逻辑性、条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尽可能地用生动、明了的语言来阐述管理知识和技能,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使得本书可读性读、易懂性、生动性大大增强。此外,诗语点睛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不学诗无以言。诗以言志,诗以咏物,诗以抒情,画龙点睛。同时书中还设置的大量的本土化案例与专题相信会引发思考,启迪心智。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学原理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适合各类管理人士阅读借鉴。

  (本教材是绍兴市高校重点建设教材项目;也是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09)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编者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