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第1版自2005年7月出版后,被很多学校采用为教科书。2008年2月本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还是江苏省“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东南大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是为新世纪的工科大学生编写的多学时理论力学课程的更新教材。其主要特色如下:

(1) 适当提高起点,删除了与物理学重复的内容,增加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关内容。同时注意精选内容,以减少教学学时。

(2) 突出工程观念的培养和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编入了大量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例题与习题,以便于教师选用和学生练习之用。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简化和比较,培养学生建立力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全书体系清楚合理,理论阐述简明,文字简洁。在矢量力学部分,按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编排,分析力学内容单独成篇,且仍按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的体系编排,以便与矢量力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对照。在基本内容的编写中,注意将难点分解,以求易教易学。例如,将静力学中的约束分为简单约束和空间约束,分别在第2章和第4章中讨论,在平面和空间情况下进行反复和深化,以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4) 按照最新的理论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对非基本内容均加上星号予以区别,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选用。加星号的内容属于加深和拓宽部分,叙述力求简练,内容力求精练并予压缩。例如,将碰撞问题压缩为一节,并入第14章动能定理,作为动力学基本定理在碰撞问题中的工程应用来阐述。 

(5) 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正文中用楷体编入一些思考题,尝试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将有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引向深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本书适用于工科各专业。全书共分4篇: 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分析力学基础。编写中为便于使用者取舍,采用了模块式结构,可根据需要拼装成各种学时类型的理论力学教材。

东南大学的诸关炯教授和陈笃炎教授等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本书的编者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编写的《理论力学》上、下册以及郭应征和李兆霞主编的《应用力学基础》,同时还参考了国内外一些优秀教材,在此谨向这些教材的编著者深表感谢。

希望采用本书的广大教师和读者,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本书在改版时加以改进。

郭应征周志红

2014年1月8日于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