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遥感是空间信息技术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是一门涉及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性学科,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地图导航、灾害监测和军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书按照“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处理”的主线进行内容的组织,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遥感教材的部分内容,结合了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第1章在阐述遥感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2章从可见光、红外、微波三个方面,在详细介绍地物辐射理论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3章讲述了有代表性的遥感平台及其轨道特点,对现有传感器类别及其成像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并详细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的具体参数; 第4章介绍了数据格式和特征描述等遥感图像的基本知识,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校正处理是遥感图像定量化处理的基础,因此第5章详细阐述了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方法,并介绍了遥感数据产品的等级划分方法; 第6章介绍了图像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方法,并结合遥感图像讨论了相关方法在多景拼接、匹配导航和目标跟踪等方面的应用; 第7章在详细介绍空间域增强、频率域增强等图像增强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图像间运算、缨帽变换、主成分分析等遥感图像变换方法; 第8章总结了遥感图像分类技术,介绍了光谱匹配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等有代表性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与分类精度评价指标; 第9章就像素级、特征级、目标级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目标级变化检测中的典型目标检测算法,分析了检测目标与检测特征的基本关系; 第10章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了基于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特征的目视判读方法,分析了可见光、红外、微波等观测模式与典型目标表现形态间的关系。
在本书的编写出版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经典教材和论文,这些文献均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正文不再详细列举,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清华大学孙卫东老师审阅了全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讲义从2008年起开始在作者任教学校各级信息工程专业使用,样书在2010级进行了试用,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别是刘田田、杨罗、何芳、李冰等同学对讲义和书稿进行了部分整理和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各位同仁不吝赐教,以便后续修改。
苏娟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