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艺术在我国蓬勃发展了几十年,但遗憾的是其相关理论体系却并未真正得以建立,训练方法的总结也不够完善,更多仍是停留在录音棚里“师傅带徒弟式”的经验传授上。在国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下,不断壮大的电影电视事业对电视新闻、专题、广告、影视栏目以及影视剧人物配音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起来。这为播音主持、表演与配音专业的同学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的事业平台,对配音艺术相关教学和理论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目前,国内关于电影电视配音方面研究或教学的书籍,大致有以下几种:曾志华老师的《广告配音教程》;王中娟、任昱玮老师的《广告播音》;王明军、阎亮老师的《影视配音艺术》;施玲老师的《影视配音艺术》;卜晨光、邹加倪老师的《电视节目配音教程》;段汴霞老师的《广播影视配音艺术》。这几本书从不同角度对配音艺术进行了条理化、系统化、专业化的阐述,在业务理论与训练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总结。
我们最早于2000年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台词朗诵”课上涉及了电影配音的教学,期间训练的一些经典作品,如《魂断蓝桥》《简·爱》《乱世佳人》《叶塞尼亚》《大明宫词》等,一直被当做省、市重大演出的保留节目。后来经过市场调研与考察学习,我们对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电影配音作为一个章节加入到“电影电视配音艺术”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于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配音教学探索与思考的论文,在学科完善与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内容包括:配音艺术概说、电视广告配音、电视专题片解说、电视新闻配音和影视人物配音等。除了对具体创作方法与技巧的阐述外,书中还收录了部分影视作品的配音训练材料,并附上了原片视频和消音视频,以便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我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研究配音艺术的特点以及各类配音的异同,对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反复论证,并最终落实到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中。从市场反馈来看,我们的教学与训练产生了较好的节目生产效益,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这也成为我们总结经验、编撰教材的动力之一。
与配音实践一样,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灵感与灵魂碰撞激荡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学习、摸索与创作的过程中体味其中乐趣,感悟艺术的真谛,并总结出了一套既适合学生又行之有效的创作经验与方法,最终落实在这本书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初学者在配音实践的过程中常依赖于对经典的模仿。我们认为,初学阶段为了培养语感,适当借鉴与模仿经典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不能因为模仿而全盘照抄、忽视创作。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为学他的画要做到“神似而形不似”。同样的道理,我们用声音创作出的作品也未必非要和经典一致,只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符合节目要求、能张扬自身声音个性与语言魅力,并能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就是好作品。
田 园 曲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