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实验是为了认识世界或事物,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定而进行的操作或活动,任何自然科学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科学实践是研究自然科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而编写的一套适应21世纪教学改革要求的实验教程。本实验教程适用于电类本科专业,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连接电路,电工测量,故障排除等实验技巧,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各种故障现象的观察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细致的实验作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电路原理、电工基础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单列的电路基本实验课教材,是按照模块化、网络化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而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 引进新技术,教学灵活多样
紧密配合课程体系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引入计算机虚拟实验和网络化管理技术,将计算机虚拟实验与传统的实际工程实验有机地结合,提供学生先进的实验技术以及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的空间。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了将过去的单纯验证性实验转变为基础强化实验、将过去的小规模综合性实验,转变为中规模应用性实验、将过去在实验室进行的单一化实验,转变为不受时间、地点、内容限制的多元化的开放性实验。
2. 内容充实,注重实际技能训练
书中实验的选择本着既能够验证理论、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得到实际技能训练的原则。每个实验都经过编者的实际验证,保证了实验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在实验任务的设计中,要求学生尽量多而反复地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各种常规电工仪器仪表,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这些仪器仪表的使用,使其在后续课程乃至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仪器仪表。
3. 通用性强
能与高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设备配套使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适应性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可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来实施计划,酌情选择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书由重庆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刘玉成教授编写,李太福教授主审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路实验室黄勤易老师、梁文涛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
要达到实验课教学目的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需要有适用的实验教材,本书是编者的一次尝试。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