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工业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源消耗速度明显加快,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增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的深层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公害”与近代环境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资源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发展规划中心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并开始在全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创新、丰富与发展,获得了很大进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战略,实施清洁生产,建立现代工业的新文明。清洁生产带来全球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

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确定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中,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计划。同年,世界银行中国环境技术援助项目“推进中国清洁生产子项目”在中国实施。从此,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由“末端治理”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了过去“末端治理”的被动局面,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了历史新篇章。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推行循环经济包括三个层次: 在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 在企业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在社会层面上开展全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循环型社会。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工作也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因此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多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出来。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经济要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做了结构上的调整和内容上的充实,更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本书汇集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领域最新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可满足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当前教学信息量大的要求,并便于在教学中选择讲授。

    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问题、资源与能源,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循环经济概述,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三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及作为政府机构的决策者、经济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人员、行业协会的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资料,在此向这些专家、学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