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堂堂正正一辈子》序一

   

  做人。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哲学家的范畴,是圣贤学说的领域,是宗教信仰的要义,更是人类亘古以来探求的主题。

  古今中外,关于如何做人的理论学说,如果说谁最堪称大家,当属我们的孔老夫子了。他不仅将做人的普遍标准“人之初,性本善”作了详细的论述,他同时把阶层不同、等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做人都给于了系统的界定,界定出了做人的标准。以至到了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感慨地说:对人的评价只有盖棺才可定论。于是他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为中华民族近两千多年来评价一个人的黄金戒律。冯承平先生海燕老师即将付梓《堂堂正正一辈子》一书面世。望我作序跋,我诚惶诚恐。因为,对照书上说的做个堂堂正正的人的信条,我真的有距离,我一直在努力奔着这个目标靠近,再靠近些。所以,我自认为不具备写此序的资历,承平先生说,其实大家都可以此励勉。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如何“堂堂正正一辈子”做人,远古当之无愧的仍是“三皇五帝”。当今,我记得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在纪念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时指出:“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白求恩大夫做人精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这评价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称得上堂堂正正一辈子了,还有众多的楷模,这里就不再赘述。

   承平先生和海燕老师在书中提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理念 ,以“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八个方面来规范、考究,他所以提出这八个方面的考量,是他说人生一个“正”字有板有眼,外形不苟言笑于世,内质历来为铮铮铁骨维护人间公平、正义。做一个“堂堂正正一辈子”的人是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溪成大海之作,绝非一时一日之态,我十分赞同。

记得日前,习近平同志在回忆父亲习仲勋时说,最牢记父亲教导的就是要他“堂堂正正的做人”。近平同志说父亲一辈子没有整过一个人。的确如此,他的父亲习仲勋不仅没有整过人,而且敢于为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仗义执言。正因如此,今年习仲勋同志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自发的聚集了所有与他共过事的,和他工作过的干部、群众的深切缅怀。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们“堂堂正正一辈子”做人,我们可能会遭遇不幸和挫折,但是我们最终一定会得到人们爱戴和敬仰。

纵观承平先生和海燕老师的《堂堂正正一辈子》一书,虽然有不尽意的描述,但可窥其一斑,而见全貌。此书其情是饱满的,其精神是向上的,主旨是正能量的,乐为此序!

冯维忠

  序二

  人类社会最优美的乐章是由国家文明:公平、正义、法治谱写的曲谱;由人类道德的文明:仁、义、礼、智、信、勇填写的歌词。

  立此之说,还自冠以“人类”之词,实在是大言不惭,然,之所以敢放此言,是心中被这时代开明盛世的正能量催生所至;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新的文明开元时期来临;故,我勇敢地加入这万家争鸣的队伍,借机呐喊心声,望大家不以为噪,权作茶余饭后。

  开篇之语实则源于冯承平先生和海燕老师近日将推出新作《堂堂正正一辈子》一书,邀我开题破语,因主题大,倍感惶恐。所以,有感而发。我读承平先生的大作以为此书主题站在哲学、宗教的高度力论人生一辈子,应该如何坚定信仰、信念,实现以仁者之心与自然界万物相伴、相生、相爱;以义者之情与人相交、相助、相往;以礼者之态与人相处、相论、相商;以智者之慧与人经世、济民、治理自然与社会;以勇者之为与人匡扶正义、铲除邪恶。承平先生与海燕老师把这些归纳了八个方面“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从这八个方面来规范、考究、考量,如书中所论;人生一个“正”字有板有眼,外形不苟言笑于世,内质历来为铮铮铁骨维护人间公平,正义。”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一论述,这是做人的新论,无论站在哲学、宗教及我国儒学的主题上论述应该都是一脉相承。

  此书对当今以物质为中心的时代,对拾补精神领域人生价值观的缺失十分有益。序旨在由大家或名流为新作品发声助力,提升作品的影响力。我以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事实上优秀的作品即使无序照样能引起读者的关注;照样成为畅销作品。我相信承平先生的《堂堂正正一辈子》这一大作一定会赢得读者的喜爱。欣然为序!

  黄书元

  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