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出版以来,我经常应邀在一些知名企业和大专院校秘书学专业做培训或讲座。我发现联想、华为这样的知名企业很少有秘书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些企业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大多学的是英语或其他专业。这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如那些几乎从未接触过秘书专业课程的学生呢?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秘书学专业的教材无论理念还是内容都非常陈旧落后,基本上还在采用30多年前计划经济时代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办文办会办事”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的落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办文”——“文种”大多不适合企业需要。在目前的秘书学教材中,“办文”这一部分主要是讲党政机关的几十个文种。目前90%以上的秘书学专业学生是去企业就职,虽然企业也有“请示”、“报告”这类管理性文书,但更多的是运营性和商业性文书。
(2) “办会” ——在企业“英雄无用武之地”。在目前的秘书学教材中,“办会”是接站、安全、保卫之类的会务工作,这是机关办会的套路。其实,即使在党政机关,除党代会、人大会,平时很少有这种需求。在企业开会是要计算成本的,一般都是几十人的例行工作会,基本上不需要安全保卫之类的会务工作。
(3) “办事”——关键是态度而不是技能。毋庸讳言,在秘书日常工作中,除档案管理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外,其他工作专业“含金量”并不高,只要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就基本上可以胜任,因此,秘书“办事”能力关键是态度而不是技能,而我们的教材恰恰忽视了“态度”这一部分。
因此,本书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在理念上要定位准确,面向企业文秘人员,符合当前秘书实际工作需要,能解决文秘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2) 在内容上要与企业秘书工作的流程吻合,具有可操作性。
(3) 应有丰富的案例,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书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目的性和适合课堂讨论这几大特点。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本书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很多创新。尽管本人竭诚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仍有种种不足之处,期望与广大师生交流。因此,欢迎登录“一平工作室”(www.tanyiping.com),对本书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将来修订完善。另外,本人在此声明:无论以什么方式使用本书的原创性故事和案例(不管是多少字),都必须经本人授权,否则将被视为侵权行为,本人保留追究侵权行为的权利。
谭一平
2014年1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