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本书的第1版自2010年出版以来,已经被多所院校所采用,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个别章节叙述过于繁琐以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和教师,及时跟踪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决定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适应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
本次修订保留了第1版的基本结构,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1) 第1版中网络服务器配置部分都是用Windows Server 2003实现的,用户计算机配置都是结合Windows XP实现的;第2版中服务器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08,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升级为Windows 7。
(2) 删除了一些落后的、不常用的应用内容,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3) 对原书叙述较繁琐的部分进行了精简。
全书共9章,第1、2章讲授网络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3、4章讲授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基础知识,包括通信介质、联网设备、网络互联设备、无线网络设备、TCP/IP协议等;第5章至第9章分别介绍局域网、接入网、因特网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包括各种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和主要应用技术等。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结构新颖。本书没有采用围绕OSI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组织内容的讲授方法,而是按照网络基本理论,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基础知识,局域网、接入网、因特网的原理与应用,网络安全的顺序组织教材内容。并将网络层次结构与实现它的硬件、软件巧妙结合。
(2) 内容实用。本书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注重应用,介绍了许多网络实用知识和网络拓展知识。例如,在介绍完IP地址后,还介绍了IP地址的管理和申请过程;在介绍完域名知识后,还介绍了域名注册过程和域名保护的理念;在介绍完局域网知识后,还介绍了各种局域网的基本模型;在介绍完各种服务器实现技术后,还介绍了实际应用中企业服务器的实现方案等。这些知识的拓展,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
(3) 取材先进。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线网络理论和应用以及IPv6做了详细的介绍,还率先引入了网络电话、网络新闻组、企业邮箱、邮件列表、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等以往教材中较少出现的应用内容。
(4) 通俗易懂。本书是作者多年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结晶,书中对实际应用中各种网络参数的含义、设置步骤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网络理论。
本书适合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偏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适合各种非计算机专业(包括理科和文科专业)的学生使用,可满足“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等课程的教学需要。本书的建议学时为32~48学时,采用48学时可以讲授本书的全部内容,采用32学时可以删掉带的章节。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验室条件开设8~20课时的实验课。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作者联系方式: wzxyzb@163.com。
张博
2014.12第1版前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十分普及,校园网、企业网、因特网的应用处处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台,网络知识的普及、网络应用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一向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知识,就像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样,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不同程度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作者曾经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但是总觉得没有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国内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以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注重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原理的论述,教材的核心是打牢网络理论基础;第二类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但是已有教材在内容组织上还是侧重理论,只是内容讲得稍浅一些,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一些新的应用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第三类则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编写的教材,特点是淡化网络理论,但是在内容组织上过分强调网络管理、网站建设或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像一个操作说明书,可讲的内容很少。在这种背景下,作者萌生了编写一本非计算机专业教材的想法,并最终得以实现。本教材拟博采众长,力求在网络理论与应用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适应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教学需求。
作者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计算机网络素质:
(1)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通信原理。
(2) 熟悉常用网络技术,包括以太网及相关局域网技术、TCP/IP技术、因特网网络服务实现相关技术、因特网接入相关技术、网络安全相关技术、主要网络服务器实现技术以及主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包括在生活、工作中用到的小型局域网(家庭网络、办公室网络、无线网络)的组建、配置和使用;熟练运用因特网上的各种服务功能;了解因特网、企业网、校园网的基本结构。
基于上述认识,本教材编写原则如下:
(1) 概括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原理。
(2) 讲清网络实用技术。
(3) 强化网络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实用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本教材内容包含与网络配置和使用相关的各种知识。
(2) 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教材强化应用,同时兼顾网络理论知识的介绍。
(3) 通俗易懂。本教材将用通俗简洁的语言、比喻并引用例证来对问题加以阐述。
(4) 通用性。本教材面向经管文史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时安排,讲授内容可以取舍。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了取舍因素,便于任课教师使用。
从内容组织上,本教材分为4个模块,第1个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知识,由第1章和第2章组成;第1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2个模块介绍网络实用基础知识,由第3章和第4章组成,第3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硬件,分层次介绍计算机网络联网设备的原理和类型,第4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协议——TCP/IP协议,包括IP地址、子网划分、IP路由等;第3个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实现技术,由第5章、第6章、第7章和第9章组成,第5章介绍局域网原理和实用组网技术,第6章介绍各种网络接入技术及其实际配置,第7章介绍因特网主要应用的原理及其服务器实现技术,第9章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及其实现技术,第4个模块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为第8章,主要介绍因特网的使用方法。
根据授课对象不同,本书建议讲授32~48学时,如果是48学时,可以讲解本书全部内容;如果是32学时,可以不讲带的章节。当然实际取舍由教师根据专业需求而定。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行和读者指正。
作者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