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移动传播体系的形成,对大众传播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也给媒体经济运营及其研究提出了全新课题。移动传播体系以独立个人为主体的传播关系,带来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传播革命,不仅重构了媒体产业的运行方式,还重塑着媒体产品的消费和使用,改变的是整个社会与信息传播有关的一切。
在过去十年间,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新换代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传统形态的媒体业务的快速萎缩,新兴媒体业态的高歌猛进,由此带来的媒体产业的新发展不断挑战传媒经济和媒体管理研究者的旧认知。研究对象的剧变,迫使具有使命感的研究者不断否定自我,更新认识,调整思路,从而能够具有前瞻性地面对所研究的客体。
本世纪初,我曾在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彼时吉莉安·道尔教授正执教于这所大学的传媒经济专业。众所周知,英国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受其文化研究传统的影响,整体上偏重批判倾向。尽管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英国传媒教育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增加了实践技能培育的比重,但在学术研究中,批判传统仍占主流。但在与英国学者的交往中我发现,在这一学术领域,也有吉莉安·道尔教授这样的学者从事的是承继产业研究传统、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他们致力于对产业发展实践的解释和分析,试图找到传媒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他们给我的启示是,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具有强烈应用导向的学科,而传媒经济和媒体管理活动的研究,更需要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紧密联系。实际上,英国有多个世界性的传媒领军企业,如BBC、ITV、卫报和金融时报,这些企业在应对互联网技术革新过程中的探索,对我国主流媒体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而这些企业,都是道尔教授常年跟踪研究的对象,她也在此书中分享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论。
此书第一版问世于2003年,2004年引进到中国后,经常被国内同行用作传媒经济和媒体管理相关课程的核心教材,同时也是这一领域学术论文引用率较高的国外论著。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第二版在内容上做出了重要的结构性调整,用关键话题取代媒体产业门类作为章节划分的标准。这一调整反映了道尔教授对互联网影响下媒体经济演变的理解,也与我对“媒体融合的实质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的判断不谋而合。
理解传媒经济学(第二版)
在《理解传媒经济学》(第二版)里,道尔教授用“融合与多平台”概括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产业宏观环境,用“企业成长和集中化策略”诠释媒体公司的发展路径。在对媒体市场的分析上,她聚焦于两个话题:“网络”和“需求:从推送到拉取”。她还用了三个章节,逐个深入探讨了媒体业的三种盈利模式,即内容、版权和广告,如何适应互联网技术革新的冲击。道尔教授在第二版中还保留了对传媒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以及对媒体经济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辨析,以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体现教科书的功能。概言之,道尔教授著作的第二版着眼于媒体经济的新发展,通过联系实际的深入研究,实现了知识的更新和认识的升华。基于此,我相信此书第二版会像第一版一样,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并且成为沟通中西方传媒经济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桥梁。
此书的两位翻译者——黄淼博士和董鸿英博士,一位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师从于道尔教授,一位曾访学于道尔教授领军的格拉斯哥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CCPR),她们都曾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跟随我从事传媒经济和媒体管理专业的学习与研究,目前都还在这个领域继续着自己的探索。看到她们在这一专业领域的译作,我颇感欣慰。谨以此序,祝福她们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取得好成绩。
宋建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
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