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文素质教育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而言,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固然存在着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就业压力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瓶颈”是国民素质问题。国民素质越高,奋斗精神越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就越快。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能适应急遽发展的社会的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其成为思想、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无疑,文学欣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欣赏课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通过对古今中外名作的赏析,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文学欣赏课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承载着对社会、人生的巨大关注和关怀,表现出作家鞭挞、探求光明、拯救芸芸众生的人文情怀,折射出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传达出人类对假丑恶的痛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大自然的美丽和谐、神秘伟大,呈现的幸福生活、美好人生,曾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走出迷茫、摆脱困境、创造辉煌,曾提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境界。大学生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将同样受到人性的洗礼和感化,人文素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21世纪的大学生面临高科技迅猛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转变等诸多变化,其身心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注重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提高其人文素质,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这本书。中外文学浩如烟海,本教材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仅从几千年的中外文学中采撷菁华,筛选出三十七部作品,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训练学生阅读、欣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
由于解读作品的角度、编著者的兴趣与文化知识等诸多因素影响执笔者对作品的鉴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非常感谢全体编者,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耐心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