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STC15F2K60S2系列单片机是STC高性能单片机,传承于经典的8051单片机,新增上电复位电路与高精准R/C振荡器,给单片机芯片加上电源就可运行程序,一块芯片就是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 IAP15F2K61S2单片机内置独特的在线仿真技术,一块单片机既是目标芯片,又是仿真芯片; 集成了大容量的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以及EEPROM,集成了A/D、PWM、SPI等高功能接口部件,大大简化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外围电路,促使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更加简捷,系统性能更加高效、可靠。
STC15F2K60S2单片机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STC”杯单片机系统设计大赛的指定硬件平台,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单片机设计与开发项目的指定硬件平台。
本教材以STC15F2K60S2单片机作为主讲机型,系统地介绍了STC15F2K60S2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与应用编程。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标准的8051内核完全兼容,因此,原来讲解8051单片机的师资力量可以充分发挥以前讲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经验; 对于具有8051单片机知识的读者,也不存在转型困难的问题。
教材力求实用性、应用性与易学性,以提高读者的工程设计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单片机机型贴近生产实际。STC单片机是我国8位单片机应用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更难能可贵的是,STC单片机是我国本土的MCU。
(2) 采用“双”语言编程。绝大多数应用程序采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C51)对照编程。采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有利于加强对单片机的理解,而C51在功能、结构上,以及可读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都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3)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单片机指令系统前的第3章就专门介绍了单片机应用的开发工具,贯穿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与调试。强化单片机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不论是一条指令,或若干条指令,或一个程序段,都可以用开发工具进行仿真调试或在系统调试。
(4) 强化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概念,学习单片机是为了能开发与制作有具体意义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第13章介绍单片机基本的外围接口技术与典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5) 在教材的编写中,直接与STC单片机的创始人姚永平先生进行了密切沟通与交流。姚永平先生亲自担任本教材的主审,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与正确性。
(6) 开发与教材配套的STC—15型单片机通用开发板,并申请了专利,授权专利号为: ZL2013 2 0438991.2。同时,该开发板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STC”杯单片机系统设计大赛现场赛的指定开发平台。
全书由丁向荣任主编,陈崇辉任副主编,缪文南参编。具体分工如下: 丁向荣编写了第1~9章、第11章、第12章、第14章,陈崇辉编写了第10章、第13章,缪文南参与了第11章、第12章的编写工作。深圳宏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永平先生担任主审。姚永平先生亲力亲为,对图书的筹划、编写、校核等各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参与资料收集及部分编写的还有郑培彬、陈龙远、吕泽权、胡美兰,在此,对以上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请将宝贵意见发至电子邮箱dingxiangrong65@163.com,与作者进一步沟通与交流。有关图书的勘误信息会动态地公布在STC的官方网站(www.stcmcu.com)上。
编者2014年7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