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开设“秘书职涯规划”这门课,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掌握经营人生的基本方法。我是1979级的大学生,1983年7月大学毕业。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们,甚至包括我们那一代人,不仅不知道“职涯规划”是什么意思,甚至听都没听说过这个词。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感到家庭美满、人生幸福。因此,也许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这门课呢?”

时代变了!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还处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时代,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一律是统包统配,大学生无须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是早就被别人给画好的,即国家把大学生安排在某个单位的某一岗位上,他从此就捧上了一个“铁饭碗”,不管这碗的大小是否适合他,也不管碗里的饭他爱不爱吃,他都得捧着,没有选择,否则就只有失业一条路。所以,他们也就谈不上什么职业发展等问题,也无须制订自己的职涯规划。

职涯规划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当今社会的择业条件、择业观念都与我大学毕业时有了很大的不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职业流动性增加、被老板炒了鱿鱼或是反炒老板的鱿鱼,都是当今社会的常态,这使大学生面对巨大的职业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职业活力。

职涯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经营人生的问题。人生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相同。企业经营有如何确立经营目标的问题,人生经营也有如何树立自我奋斗目标的问题;企业经营有如何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人生经营也有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企业经营者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全体员工及其家属负责,同样,每个员工不仅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还应对自己的父母、配偶及孩子负责……

在这个充满了生机又充满了竞争的商业社会,一些企业在迅速成长壮大,而另外一些企业业绩在萎缩,甚至随时面临倒闭!我们的人生跟这些企业一样,一些人飞黄腾达,而另外一些人虽然努力工作,却时运不济,终生穷困潦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否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一个“天命”在那里等待。但是,辉煌与平庸全部是由“天命”决定吗?不是!如果企业努力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如果我们每个人目标明确、努力工作,那命运不是不可改变的。

企业要提升自己的业绩,实现持续高速的增长,最关键的是企业领导人要有长远而又清晰的经营战略目标,并向各部门的经理清清楚楚地描述自己的经营战略目标,使他们能根据这个战略目标制订自己具体的工作计划,再把这个计划的具体指标分配给自己部门的每一个员工。如果实施计划遇到了困难,那就要对它进行反思,做出调整。这样,随时检查,随时调整,循环往复,直至目标实现,再制订新的目标和计划。

每一个白领(包括秘书)要想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首先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式,确定自己人生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订工作和学习的计划。计划制订好之后,他就要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去工作和学习。如果这个计划不能实现,那就要对它进行反思,做出调整。这样,随时检查,随时调整,循环往复,直至目标实现,再制订新的目标和计划。这就是职涯规划设计。

与同类型教材相比,借鉴现代企业经营的成熟理念和方法来介绍职涯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是本教材的最大特点。这样既能做到通俗易懂,又大大增强了它的可操作性。

当然,尽管编者竭尽全力,但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仍有种种不足之处,所以编者期望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因此,欢迎读者登录编者的“一平工作室”(www.tanyiping.com),对本书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本书将来修订完善。

谭一平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