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教材自2011年6月出版以来,得到了各位同仁的认可与支持,已经多次重印。在此向选用本教材的各位同仁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因书中的疏漏给各位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不便,我们向各位表示深切的歉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书中部分内容已显过时与陈旧,因此进行了修订。

当今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对空气质量预报的关注度不再亚于天气预报,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环境科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已经不仅仅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成为很多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或者是大学生的通识课程。随着环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不断完善,现代环境科学体系日趋成熟。本次修订更加注重教材框架体系的逻辑性,强调内容的科学性,追求内容的时代性,注重内容的适用性,紧密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发展对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新版主要对第3章水体环境的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删改,其他章节主要增加一些环境科学的新内容,如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雾霾、热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等,同时对书中原有的错误进行了修正,对一些内容和数据进行了更新。力争使其逻辑更合理,重点更突出,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本次修订过程中,姚红博士做了大量的工作,刘波、赵力、蒋慧等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也向那些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

尽管我们反复思考,仔细斟酌,尽力而为,希望将修订工作做得完美,但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与问题,请各位同仁对书中不当之处给予指正!

编者2018年6月

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臭氧层损耗、气候变暖、酸雨、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交织在一起,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与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框架结构。

本教材主要是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的成因、特征及规律,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全球和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增强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点,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的历史重任。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瞄准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并结合我国环境的现状,力求内容的新颖性。为了便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每章内容之前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章内容之后附有思考题和学习资源,以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同时,还在文中附有经典的阅读材料和案例研究的内容,便于学生自学和深入探讨环境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由方淑荣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统稿。参加编写工作的是:第1、2、5、8章由方淑荣编写;第3章由刘波编写;第4章由赵力编写;第6章由蒋慧编写;第7、9章由姚红编写;第10章由游珍编写。全书由王英利主审,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特表示感谢。

本教材可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规划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科学公选课的教材。

本教材编写工作中,我们尽量针对地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特点,在选材的新颖性、科学性、知识性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限于作者的知识领域和水平所限,本教材仍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