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编写背景
VB.NET是微软.NE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VB.NET可以开发常见的WebForm应用程序和Windows应用程序。VB.NET以其简单易用的编程界面,以及高效的代码编写方式,深受广大编程人员的欢迎。
VB.NET是新一代的Visual Basic,微软在.NET平台上重新对Visual Basic进行了设计,增加了很多功能,使其具有完全的面向对象特征,同时具备了结构化的异常处理功能。基于以下原因,我们对VB.NET的教材进行了改编。
(1) 软件产业迅猛发展,为本课程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 VB.NET人才需求量大。
(3) VB.NET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4)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2. 编写内容
本书完全按照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思路进行编写。由常年从事程序设计一线教学的教师和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程序设计人员参与编写。本书共分为8个项目,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VB.NET编程基础知识,通过5个项目对VB.NET编程中使用到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完整项目的制作,系统介绍了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中常见控件的属性和事件,以及这些属性和事件在编程中的应用方法。同时也介绍了VB.NET基本语句的编写方法和编写思路,还介绍了基本语句在项目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其与控件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综合实训篇,介绍了3个完整的项目,这些项目均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总体功能设计到数据库设计、各个具体功能模块的设计和代码的编写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使用VB.NET开发完整项目的流程。
3. 教材特色
(1) 编写体例新颖,编写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各个教学项目的体例如下:
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成项目1
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成项目2
课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成项目3
课内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完成项目4
课内教师提示、学生基本独立完成项目5和项目6
课内教师仅提出要求、演示结果,学生基本独立完成项目7和项目8,并以这两个项目的效果为主要依据进行能力考核,兼顾知识考核。
该编写模式的特点如下:
设计由浅入深的多个项目,能力实训项目采用多重循环模式。各项目的内容可以彼此有关,也可以无关,但项目1到项目6的难度是从简到繁的,项目涉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逐步增加,学生独立完成的分量也逐渐增加。简单的项目用较多时间学习和练习,越往后越快。最后的项目是几个大型复杂的实用项目,学生可以在课外独立完成。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循环,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了确立和巩固。项目7和项目8属于综合训练项目,通过对前期知识技能的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项目,以达到锻炼实战技能的目的。
(2) 案例丰富,内容由浅入深
本书讲解了如下项目: 计算器、简单考试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本书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VB.NET控件编程到VB.NET基本语句编写,再到数据库编程的顺序来选择并讲解项目,即从简单项目逐渐过度到复杂项目,读者学习时可以没有任何编程基础,可以在本书实际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编程能力和水平。
(3) 案例完整,结构清晰
本书采用的项目以及代码都是真实案例,项目的设计以及代码都是完整的应用系统,这对于读者以后自己使用VB.NET编写完整的应用系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实现无障碍跨越。
(4) 讲解通俗易懂,步骤详细
本书每个案例的开发步骤都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的,从最基础的控件和语句进行讲解,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开发步骤,每一个项目都有完整的开发流程。
4. 关于读者和作者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编程爱好者的自学用书,以及成人教育和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由郑伟、杨云担任主编,杨晓庆、杜少杰、于静、李明生担任副主编。杨云编写项目2,郑伟编写项目1,杨云、杜少杰编写项目3,杨晓庆编写项目4和项目6,于静编写项目5,李明生编写项目8,平寒编写项目7,李宪伟、张守忠、金月光、徐莉、王亚东、马立新、张建奎、曹晶、蔡世颖、曲树波、魏罗燕、刘红军、徐希炜等也参加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