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3版前言

由周景星、李广信、虞石民和王洪瑾编写的《基础工程》教材第1版出版于1996年,第2版出版于2007年,并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工程》教材是参考国家标准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行业标准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等十几本规范编写的。近十年来,我国开展的土木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高、发展迅速,也带动了岩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教材编写所参考的这十余本规范都已进行了修订,体现在设计要求有所提高,分析方法有所改进,计算参数有不少调整。因此,需要对《基础工程》教材进行修订,同时也尽可能地反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这一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补充和调整: 

 (1)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等对第2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进行修订: 原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改称为作用效应组合,饱和软黏土采用室内不排水试验或者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的不排水强度进行设计计算。

(2) 根据《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等对第3章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进行了修订: 增加在建的天津117大厦实例,通过几个实例体现现代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思想和布置原则; 增加筏形、箱形基础抗浮计算; 修改地基反力分布规律的数值。

(3)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和《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对第5章地基处理进行修订: 提高对填土施工质量的要求; 修改复合地基桩土承载力的分配比例以及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4)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以及一些基坑的地方规范对第6章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各类支护的适用条件; 增加了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和作用组合的介绍; 修改了土钉墙的整体滑动和抗拔稳定验算; 增加了桩墙式支挡结构的设计计算和稳定验算。

(5) 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对第7章特殊土地基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膨胀土地基设计要求。

(6)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第8章地基抗震分析和设计进行修订: 修改波动方程的表达形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各分量的物理概念; 修改了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达式和地基土液化判别式。

修订工作除了原作者外,还邀请了张建红教授参加。其中第1、2、4、6章由李广信负责,第3、5章由张建红负责,第7章由王洪瑾负责,第8章由周景星负责。全书由李广信与周景星统稿。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岩土工程研究所的许多老师与同学的帮助,在这里深致谢意。

尽管在修订工作中,尽可能参考了新规范、新工艺和新的研究成果,并经认真编写与校对,但疏漏与差错仍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

编者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