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应用性边缘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科学与艺术,同时,现代公共关系又是一项青春的事业、智慧的事业、富有的事业、未来的事业!目前,中国已进入公共关系时代,公共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政治、科学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公共关系等同于人才、资金、设备,将其视为现代企业的支柱,也有人把以现代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效能,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以旅游为代表的富裕生活程度联系在一起,统称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已成为当今时代竞争的焦点,成为组织发展的必备和个人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然呼唤大市场的拓展,而挺进中的大市场必然呼唤公共关系的出现。
本书作为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最新理念的新型实用教材,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有益尝试。它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学规律和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贴近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注重工学结合,并与公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衔接。
该书在体系和框架上独树一帜,注重紧密结合企业所涉及的日常公共关系的“实际工作”,经过多年的总结和提炼,开拓出了较为科学全面的内容体系,突出了实务性和操作性。全书包括公共关系基础、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企业形象塑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网络公共关系九大“任务”。每个“任务”作为一个公共关系实务训练单元,由“任务目标”“案例导入”“知识储备”“拓展阅读”“案例分析”“实训项目”和“课后练习”构成。
“任务目标”指明了学习本“任务”之后学生能够掌握何种公共关系技能,让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一开始就做到学有重点、学有方向。
“案例导入”是与本章应掌握的核心技能相关的公关经典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使之进一步明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核心内容。
“知识储备”是学生为参加案例讨论和实施训练项目而必须事先掌握的内容,因为如果事先不掌握基本理论要点,就不能很好地参与讨论和进行实践训练。
“拓展阅读”精选了公共关系美文,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后自学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公共关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案例分析”部分精选了最新的典型、鲜活、实用的公共关系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公共关系任务的掌握和现代公共关系意识的确立,也有利于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训项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训练方式,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互相纠错,教师讲评,使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结合,实践操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增强。
课后练习是为了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公共关系工作任务的内容而精心选编的各类练习题,这并非简单的问答题,而是需要学生消化掉课堂所学内容后,再通过亲身实践并动手动脑才能完成的技能训练题,这些训练题可供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时选做,以深化对公共关系实务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教材克服了传统公共关系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重普及、轻实训的缺点,是具有工学结合、任务导向特色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创新。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关系相关课程的教材,还可作为各界人士提高公共关系能力的优秀读物及自我训练手册,它也是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员工公共关系培训的创新型实用教材。
本书由张岩松担任主编,刘思坚、刘嫣茹、王加林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为: 张岩松编写任务1、任务7和任务8;刘思坚编写任务2和任务4;刘嫣茹编写任务3和任务5;王加林编写任务6和任务9。包红军、周洪波、张淑琴、刘晓燕、鲍文玉、王芳、李健、刘桂华、房红怡、穆秀英、蔡颖颖、周瑜弘、李晓明、潘丽、陈百君、付强、马蕾、宫晓连等也编写了部分内容。本书最后由刘嫣茹统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报刊文献以及相关网站,吸收了国内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可能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