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2012年7月于北京Ⅴ国际金融学是一门既实用又有趣的学科。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密切。表现为:国际分工越来越向垂直化发展;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全球经济发展周期越来越同步化;一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溢出效应越来越强,本国经济受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这导致内外部均衡的实现变得更为复杂。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部均衡问题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和侧重点,也随着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书的编写力求反映这一变化。

本书的内容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国际收支基础知识,第二章外汇与汇率,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第四章外汇风险及其管理,第五章国际储备,第六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第七章国际金融市场,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第十章汇率制度,第十一章国际金融机构。这种内容设计的逻辑是: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出现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中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需要外汇作为支付工具;得到外汇的途径有两个——外汇交易和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借贷;作为金融资产的货币资本,会出于各种目的在国际间流动;为了保证国际经济贸易、资本流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制定一种游戏规则——国际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汇率制度问题;制度的执行需要各国的协调和配合,需要国际金融机构。

本书的特点如下。

(1) 内容比较丰富、系统。既有微观层面的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又有宏观层面的国际收支问题、国际储备问题和汇率制度问题、国际货币制度问题;既有实务层面的金融市场、资本流动问题,又有政策层面的内外部均衡的冲突和政策搭配问题。

(2) 厚基础、宽口径。侧重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内容,但视野并不局限于此,透过基础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为此,本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注重章节内容安排的逻辑性,由简入繁、由简入难渐进展开,从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到国际金融理论,从第一章到第十一章按照国际经济交易、国际资本运动的逻辑章章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4) 本书的编写力求简洁易懂。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用简单、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描述国际金融较为抽象和晦涩难懂的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 本书紧跟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采用了可获得的最新的相关国际金融数据,来反映国际金融领域的动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

(6) 突出重点。本书每一章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课后小结和练习题,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较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本书适合本科和专科学生使用,需要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由于作者水平和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成熟、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改进。

编者201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