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背景与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2013年我国GDP达568845亿元,人均GDP达6700美元左右,而且很多城市都远远超过了这个平均线。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人均GDP达到12616美元的国家,就属于高收入国家。我国目前已经有42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进入到发达地区行列。为推动城市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将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纳入到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工程中并加快改革速度。

医疗卫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与国民福利息息相关。由于人口等问题,长久以来,“就医难”是整个医疗体系甚至整个社会所难以解决的痼疾。诸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合理,我国医疗资源过分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更趋利化; 药品审批、生产、流通混乱,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背离; 公民身体素质下降,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这一系列的问题正考验着医疗体系中的每个参与者。在此背景下,历时数年的讨论、准备、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新医改”方案出台,计划通过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目前在医疗领域,我国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缺乏、过度集中,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难以满足人民的医疗健康需要,各地普遍存在“就医难就医贵”、“三长一短”的现象; 二是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及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医疗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目前和未来几十年内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渐深入城市生产生活,为我国医疗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享用。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卫生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构建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亚健康人群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移动互联网正引发医疗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超过50%的手机用户将使用移动医疗应用,智能胶囊、智能护腕、智能健康检测等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可借助智能手持终端和传感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新型医疗的商业模式也在市场中日渐成熟,推动医疗健康服务面向更广泛的人群。

因此,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体系是新医改目标的最直观体现,是解决当前医疗卫生领域遇到的问题和瓶颈的有益探索。智慧医疗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智慧城市有力推动下,人的健康管理与医疗信息化、医疗智能化交相融合的高级阶段。从广义上说,智慧医疗是指扩展人们的医疗健康理念,以人的健康状况为核心,以人的健康活力为目标,以技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机制创新为带动,调动和激发社会医疗健康服务资源,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经济性、持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从狭义上说,智慧医疗是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整合卫生部门、医院、社区、服务机构、家庭的医疗资源和设备,创新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形成全息全程的健康动态监测和服务体系。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巨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是通过医疗物联网、医疗云、移动互联网、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可穿戴设备,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跨越了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和技术限制,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与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相比,智慧医疗倡导为每个人提供全程的保姆式医疗健康服务。

智慧医疗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系统,要注重顶层设计,避免浪费和信息孤岛。总体来说,智慧医疗建设需要谨慎制定具有战略远见、符合城市医疗健康现状的总体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智慧城市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保障体系等,以切实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修订与编排

智慧医疗是一个最近几年兴起的理念,智慧医疗理论和体系在人们对智慧医疗的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迅速。正因为如此,我们决定对2011年出版的《智慧医疗》进行改版,以期能够呈现比较全面的智慧医疗知识体系。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从篇幅和结构上做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在理念方面,深入剖析了智慧医疗与相关概念间的关联,尝试着从多方面回答如何建设智慧医疗和如何运营智慧医疗项目,以期构建智慧医疗持续发展的体系框架。

 从应用方面,在完善原有相关应用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了互联网医疗的内容,以期对当下智慧医疗领域关注的几个焦点进行界定和阐述,比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健康、智慧养老。

 从案例方面,单独成篇、选取了若干国内外案例,以期对智慧医疗的实践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整体上,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吸收了当下智慧医疗理念发展、现实需求、实践经验等内容,按照理念篇、应用篇、案例篇的思路进行编排,共11章。

第一篇“理念篇”,即第1~5章。介绍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阐述智慧医疗理念、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从建设和运营角度回答智慧医疗落地相关问题。

第二篇“应用篇”,即第6~9章。就智慧医疗的主要建设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医疗物联网、医疗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智慧医院、智慧的区域医疗; 还重点介绍了互联网医疗的应用领域,包括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健康、智慧养老。

第三篇“案例篇”,即第10~11章。从系统设计与建设、运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选取了部分国内外智慧医疗优秀案例,介绍和分析了各自特色及可取之处。

本书的编写力求内容全面、观点前瞻、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点面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书可供国家机关及相关管理部门、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行业协会、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行业公司等参考,本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持续致力于“引领智慧医疗未来,开启医疗物联网时代”理念指引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沉淀的结晶。裘加林是本书编著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全书的主题确定、谋篇布局、计划制定、审阅定稿。田华负责理念篇及互联网医疗章节的写作框架和审阅定稿。程韧负责应用篇章节的写作框架和审阅定稿。秦浪负责案例篇章节的写作框架和审阅定稿。

致谢

本书的编者深受智慧医疗领域知名院士、专家的启发,并吸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对智慧医疗的见解,还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浙江省卫生厅信息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等智慧医疗前沿研究机构同行进行了讨论。本书还深受浙江省政府、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市政府等部门创新政策、领导创新讲话的指导,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医疗”重点企业研究院、医养护一体化等方面。本书还吸取了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典型案例。项目实施主要地点有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绿城心血管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富阳市卫生局等。

在此,对所有贵宾和给予相关帮助的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在筹划、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汲取了大量的行业前沿观点以及论文、著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得本书更加完善。我们无法详细列举,在此深表谢意!

智慧医疗是全新的理念与实践尝试,本书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者

银江软件园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