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编写理念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提到了如下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对即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是求职时候展示给企业的最关键的第一印象,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学校毕业生素质的重要指标。
刚从初中毕业的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弱,虽然中职语文课本里每单元后面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但由于较为简单、课时数少,常被忽略,即便有老师重视,也因为时间间隔太长(一单元一次)而效果不明显,学生对单元后面的训练也不太重视。仅靠语文教材中简单的口语交际训练,远不能满足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需求。而未来就职的企业则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口才与人际交往水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的需求也一直在变化,但各出版社开发的传统口语教材因为周期长,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口才课程的开发就渐渐成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常规工作,怎样设计课程,让课程既实用、又出彩,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编者在多年的口才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方寻觅,却未能收获满意的教材。
首先,出版社提供的中职教育适用的口才训练教材较少,可供选择的教材有限。目前公开发行的口才教材,或以普通话发音训练为主,或版本较早、理论性较强,体例、观点、案例都较为陈旧,不太适合现在的教学实践和企业需求。
其次,编者认为,口才训练不仅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满足传授为人处世之道的需求。教材应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用口才训练,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并为将来的工作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乃至个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口才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提高情商,发掘潜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本教材做出大胆尝试,引进美国口才训练大师卡耐基的理论,根据当前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这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口才训练》。
二、 编写特点
这是一本体现职教特色,提高学生情商,改善口语交际能力的口才教材。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引进先进理念,构建“卡耐基训练”模式的口才教学新模式。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口才在一个人的工作和日常交际中变得更加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作为就业特点突出的特殊群体,口才的好坏将直接关系他们将来的就业,商业谈判、产品宣传、导游、各种接待活动……都要依靠良好的口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才,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对中职语文口语的研究较多,而专门针对中职语文口才培养与训练的研究较少。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至1955年11月1日)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唤起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成功。1936年出版了著作《人性的弱点》,70年来始终被业内认可。他在1912年创立卡耐基训练班,来教导人们人际沟通及处理压力的技巧。如今,全世界超过86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以30种语言提供专案服务,毕业学员超过 800 万人。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425家企业长期使用卡耐基训练。
“卡耐基训练”学校采用卡耐基“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启发、互动、体验式,即老师讲解、课堂演练、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全力帮助人们致力于提升自信、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有效。在中国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有“卡耐基训练”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开展基于核心能力的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训练可能性不太大,但我们以“卡耐基训练”的核心能力为主,将这种先进的口才训练理论与中职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相结合,编写出适合中职生的口才训练教材。
(2) 采用“头脑风暴”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结构新颖,内容有趣实用,能吸引学生兴趣。
本书按照“关键词”“课堂活动”“探索与思考”“经典言论”“反思与总结”“拓展延伸”等栏目进行编排。引经据典,从经典的文学作品、著名的案例、现实的生活中采撷素材,精心编写,并联系心理学现象,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采用“头脑风暴”“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法,设计生动、有趣、实用的课堂活动,让教师易于指导,而且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教学效率。
(3) 通过训练,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和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学生开口难的现状,本书循序渐进地设置了层次丰富的训练体系,多角度、多方面地训练学生,使课堂不至于枯燥乏味。
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分层和流动上很有意义,对高雅文化的品位和熟稔会对一个人的事业大有帮助。
编者认为单纯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却缺乏内涵,并非真正好口才,也不会“受人待见”。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到内涵的提升——这是本书编写的一大亮点。
从案例解读、理论分析,到课堂活动,再到经典言论的学习,最后到课后拓展。教材内容丰富,且富有梯度和弹性,可供教师选择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素质、修养和口语交际能力。
(4) 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让学生保有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终生提升自己打好基础。
在第一部分打好基础之后,后面两个部分的“拓展延伸”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制作PPT,开展班级小型的专题讲座。在寻找素材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准备讲座课件的过程中,提高PPT的制作能力;在讲座中,锻炼口才、增加自信、提升境界,保有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终生提升自己打好基础。
【本书结构及内容】
本书引进先进的“卡耐基训练”模式,结合中职生教育、年龄和心理等特点进行编写,将知识体系和实操实练相结合,把注重“为人处世之道”“自信心的获取与增强”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相结合,是一本实用性强的教材。学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不仅提升口才,还可以增强自信,提升内涵。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内外兼修”“战胜自我”“能力提升”,共三十三节。
每节都由六个小类组成:“关键词” “课堂活动” “探索与思考” “经典言论”“反思与总结”“拓展延伸”。
“关键词”:抓住每节课的训练主题,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说清本课题的重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课堂活动”:设置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生动有趣的测试或活动,以活动带出心理学常识,将礼仪规范与人际关系融合起来,提醒学生口才训练不仅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还需注意基本的礼仪礼貌,力争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受欢迎的人。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完成训练任务。
“探索与思考”:针对课堂活动,寻找理论支持;通过对古今中外现实案例或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经典言论”:第一部分“内外兼修”是精选名人名言,第二部分“战胜自我”和第三部分“能力提升”则是选择名人演讲实录或名人口才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境界。
“反思与总结”: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要点、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拓展延伸”:在“内外兼修”部分,以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欣赏相关影视作品为表现形式;在“战胜自我”“能力提升”两部分,以每课两篇主题演讲的形式呈现,供师生课内外参考选择使用。
本书三个部分可以按照各校课时安排做适当调整,可以只学第一部分,也可以三个部分都学。
【本书编者】
本书编者为职业院校一线教师、职业教育专家和高职心理学教师,团队合作使得本书理念、风格和步调保持一致。
本书主编李建珍,副主编姜华英、施翀、王国军。感谢丘琰、商雄、崔勇、黄舒荣、陈晓山提供指导,感谢赖新荣、林巧云、董慧芳、刘尚英、王翠娟、言青青、韩冰、李琴等参与编写。
编者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