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Preface

第14版的《访谈:原则与实践》延续了1974年第1版开创的传

统。本版融合了人际交往理论、科技及社交媒体的运用、访谈中道德的

作用、影响招聘式和绩效式访谈的平等雇佣法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聚焦于可应用于各种访谈类型的基础理论。在结合了最新的研究发现和

进展的同时,我们继续把重点放在探讨如何在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构建

访谈的技巧上。本书的几个章节探讨了美国社会结构的日益多样性和对

全球化的参与,因为这深刻影响了我们参加的访谈。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做出了持续的努力。本版加强了写作技巧,

去除了不必要的材料和冗言,精确地陈述和解释概念,减少了列表的出

现频率,使用了多种打印风格以突出重要词汇、术语和概念。我们重新

安排了几个章节的比例,便于读者以一种更清楚自然的顺序阅读每一章。

页边注释提供了指引、注意事项和见解。每章末尾都附有关键术语表,

本书最后还附有重要术语表。

第14版做出的改变

每章都包含更新或修改过的事例及说明、学习活动、阅读推荐和研

究发现,还设有一个供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原则应用于实践的访谈环节。

在每个访谈中,某方会表现突出,而另一方则失利。我们想让学生们认

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以便做出改变,使面试对双方来说都有成效。

主要的改变包括:

● 第一章中我们对访谈的定义进行了重组和升华,以便于帮助学

生理解访谈与其他人际交往的共性和差异。其重点放在了双方的协同合

作上。这一章也增加了对科技与访谈发展的更为翔实的讨论,其中包括

了对Skype和Webinars的应用。

● 第二章中我们更新、拓展了研究范围,涉及人内传播理论、信任、

自我概念、自我认识、自尊、自我表露、主动倾听以及男人和女人对地

点概念的理解分歧。

● 第三章以更尖锐、简练的语言说明了问题的类型,以及对问题

的使用和误用。本章通过正式、专业的面试和日常会话的对照,讨论了

访谈:原则与实践(第14版)

II

面试中的问题使用及其误区。

● 第四章对访谈指导和访谈日程安排进行了更加清楚和深入的解

释。领地概念被拓展了,尤其深入讨论了男人和女人对该概念的理解

分歧。

● 第五章经过重新梳理组织,重点探讨学习访谈场景,认识访谈

者与受访者的关系,以及选择最佳地点和环境。本章也将讨论拓展到

了新闻发布会和广播访谈。

● 第六章增加的内容涉及定性访谈、定量访谈、概率抽样、非概

率抽样、任意抽样、覆盖偏差以及使用现金激励或非现金激励提高调

查参与率。本章也拓展讨论了电话访谈和手机访谈。

● 第七章考察如何发现和吸引合格的应聘者,举办招聘会,挑选

猎头公司,运用软件搜索简历,应对应聘者简历作假,使用标准化测

试,核查应聘者使用社交媒体的得失。其他领域的新增研究重点包括

招聘式访谈的气氛与场地、访谈双方的类型、团队、顾问小组、组别、

研讨会和会议型面试。

● 第八章重新梳理并强调如何运用品牌概念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申

请人,以及恰当的面试礼仪和运用STAR和PAR方法组织答案。本章

也包含更多细节,如研究职位与组织架构,如何更好地利用人脉和社

交媒体,如何提升传统简历和电子简历,如何拥有得体的衣着及外表。

● 第九章的重点是如何把绩效考核访谈当作训练机会来进行。该

方法经过拓展包括符合公平就业原则,以及选择合适的考核模型,同

时明确问题绩效访谈的出现原因。

● 第十章聚焦说服式访谈中的访谈者和受访者,以及如何更连贯

地处理说服式访谈。本章还拓展讨论了与访谈双方相关的劝导伦理和

道德规范。

● 第十一章的新重点是道德伦理与咨询性访谈,着重于建立并

维系信任,代表受访者的最大利益,理解自己的局限,不把自己的信

仰、态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受访者,尊重多样性,保持关系边界,不

伤害受访者。讨论如何组织咨询性访谈时,我们纳入了由Hartsough、

Echterling和Zarle创造的子序列相位模型。本章还拓展讨论了自我表

露及其对心理访谈的重要性。

● 第十二章包含的新重点是医疗健康访谈中的伦理,强调医疗工

作者和患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贯穿全章的焦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

理。本章对自我表露的探讨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建立和维系信任上。本

章的一个新话题是“健康素养”及其对信息提供和处理的影响。

前 言

III

章节教学法

在每章最后我们都提供了一个访谈样板,不是作为访谈的完美案

例,而是用来说明访谈类型、场景、方法和误区,并使学生懂得区分

有效的和无效的访谈做法。我们相信,通过把每章讨论的研究方法和

原则运用到实际的访谈中,学生们将学会辨别访谈双方何时切中要害,

何时偏离目标。自第五章到第十二章,每章篇末都提供了一个角色扮

演案例。这给学生提供机会自己设计和进行实际访谈,并观察其他同

学如何运用书中讨论过的访谈原则。每章末的学生活动给课上和课外

活动提供了思路、经验和信息收集。我们简化了很多资料,使操作变

得简单省时。篇末最新的阅读资料会协助有兴趣的学生和导师深入钻

研更具体的话题、理论和访谈类型。术语表给学生提供了整个文本中

介绍过的关键词和概念的定义。

适用的课程

本书可供演讲、传播学、新闻学、商科、管理、教育、政治、护理、

犯罪学和社工学等系部作为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

习班教材。我们相信本书对刚入门的新手和经验丰富的老将都具有价

值,因为很多学科领域的原则、研究、技巧都变化迅速。我们在恰当

的地方都引入了理论和研究发现,但是我们最关注的是那些在课堂内

外都能马上付诸实践的原则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