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一本管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教科书

管理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与其同名或冠以管理学、高级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等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和MBA教育的重要课程。管理学课程有关内容还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范畴。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的科学规范和日趋严谨体系的学科,其理论知识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管理实践,其思维方式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和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原理、流程及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这是管理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从学生本科毕业后的职业取向来看,除较少比例的学生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外,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要投入社会、从事各种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所以,管理学教学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播知识,当然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超越知识层面之上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管管理科学教学和研究在国内也已经发展30多年了,但客观而论,目前国内各类高校大多采用的管理学同名教材或相似教材,从理念上都基于西方理性模式,尤其是美式理性模式;从内容和语言上存在翻译,甚至有照搬照抄的迹象。这与中国管理实际产生较严重的脱节,也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局面:老师和学生在这门课程上投入的精力和情感都很大,但在指导实际方面却不很理想,在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贡献也不显著。常常是学生把一个个管理名词背得滚瓜烂熟,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一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管理学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俱强,既具有比较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强调管理的环境和时代要求。就其理论体系而言,管理学立足于历史、人文和职能等主要脉络,围绕管理活动、道德与社会责任、决策理论及方法、计划编制及组织实施、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领导理论及方式、激励原理及方法、沟通机理与有效沟通、管理控制与控制过程、管理创新等问题展开研究。管理的实践性通常是指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由于不具备完全符合管理理论的典型条件,因此要求具体管理活动实施因人、因地、因时、因环境、因管理者的意图,实施权变管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固然与实践知识不容易传播的原因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体制和机制上存在较多的弊端。比如在教学计划安排时没有或很少设置实验和实践学时,即便是有也往往是走形式而徒有虚名。还有在考试环节对实验或实践的内容只作参考,并不计入成绩评定。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还绝对地盛行主讲教师一统天下的模式,现实流行的仍然还是一份考卷定成绩的旧习。

总的说来,管理科学教学中出现了典型的“实践迷失”现象,即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管理理论难以指导实践、难以解决实践问题。其突出表现为管理学教学和研究者“自娱自乐”“做练习”式的教学和研究。应该说,这与长期以来过分追求管理理论的“高大上”导致学科知识虚无缥缈、不接地气,不是没有关系。从客观上说,多年来人们对管理学“华而不实”的印象以及近年来管理专业学生报考热情明显滑坡,都显著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编一本融理论与实务于一体的管理学教材的构想由来已久,这一想法得到了高秀菊、李广平等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们有着共同或相似的感受。我们深知,作为一门科学与实践、逻辑与艺术、理性与直觉兼具的学科,适度的理论阐释和有效的技能导向对真正实现教学目标,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愿望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实现了。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使本书体现如下特点:

1. 内容体系更加务实

本书在内容体系上界定了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协整了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的形成及演进,管理与环境,决策与决策方法,愿景、战略与计划,组织设计与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领导概论,沟通管理,激励管理,控制理论与实务共12章内容,使本书更凸显出精要、系统和实用的风格。

本书在篇幅的安排上,理论与实务部分大体相当,介绍的知识内容力求是与管理活动紧密相关的实用知识,而寓原理概念的阐述于情景案例的分析之中,使晦涩的理论与鲜活的情景管理相映成趣,这应该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2. 知识内容新颖

本书删去了管理学教学中通常不讲的部分,如国内流行的教材中有关信息管理的内容;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讲述的涉外管理的内容;占相当篇幅但尚属不甚完善和规范而导致讲授者难以下口的管理创新等内容。

同时,本书及时反映了近年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变化,以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及时增添了现代商务背景下的管理、企业能力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管理理论、数字化管理、卓越绩效、标杆分析、6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超级领导理论、领导政治理论、服务领导理论、共享领导理论等内容,同时舍弃或更换了已过时的内容。

3. 系统的理论和训练体系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学应该有更为系统的理论和训练体系。本书除了在内容上适应学生求新、求变的需求以外,还尝试着根据实践要求、管理学的理论脉搏和应用技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融入情景案例等实训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管理技巧的提升。

4. 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文风尽量活泼生动

本书以作者长期积累的教学和研究资料为支撑,并尽量采用新颖、活泼、生动和简约的语言,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为读者奉献更多的“干货”。本书概括了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也涉及了与时俱进的内容;既展示了管理技巧层面的经典案例,也融入了网络和新形势下的管理问题。

本书既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专科生、研究生、MBA类课程教学使用,也适用于非经济管理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教学使用,同时还适合各种社会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使用。

本书主编程云喜教授拥有30多年从事管理科学教学和科研的经验,曾担任上市集团副总经理和多家公司专家顾问。参编者都具有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为本书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本书还配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含PPT教学课件、习题答案、教学案例、考试样题等),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下载网址是http://www.tupwk.com.cn。

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的程云喜任主编并负责全书审核,李广平协助校正。各章的编写情况如下:程云喜编写第1章、第10章;高秀菊编写第2章、第12章;段涛编写第3章、第4章;王斌编写第5章;石美玲编写第6章;李广平编写第7章、第8章;张锦歌编写第9章;冯亚明编写第11章。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献,在此,向其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的高度信任和鼎力支持是本书得以出版的重要保障。付梓之前,写此数言,请教于国内同行及众多读者。

                             

程云喜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