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炙手可热的学科,经济学往往表现为经济学家们意见的分歧与观点的不一致,当这些争论上升至系统的理论高度,并形成由领军人物开展有组织的团队活动时,学派就产生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伴随着各学派间的竞争与借鉴。一般而言,已写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可以视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则聚焦于对所涉及的各经济学派进行介绍,以及对各学派之间的意见分歧与观点冲突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掌握著名经济学家(包括非主流)的理论学说,为日后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打好基础。本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如下: 

(1) 对各种经济学派一视同仁。在欧美高校的经济学教学设置中,一般是没有“当代经济学流派”这门课程的,当代的西方经济学说被纳入“经济思想史”课程。主流经济学说在西方绝大部分高校中占支配地位,而那些被视为“异端”的学说处于弱势,即便是在经济思想史的课堂上有所涉及,可能也是寥寥数语、避重就轻或为讲授主流学说服务。国内高校则专设两门相互独立,在逻辑上又联系紧密的课程——“外国经济思想史”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西方经济学说。本教材力图客观地对待各经济学派,不以“主流”或“非主流”、“正统”或“非正统”的标准排队,总体上保持各章投入的笔墨相同。

(2) 共介绍10个经济学派,选题集中、适于教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体系繁杂、涵盖广泛,教材无须像专著那样面面俱到,有限的学时也无法容纳所有内容。除绪论外,本书共介绍10个学派。在很多人看来,当代经济学的分歧就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争论(如本书参考文献的6~9)。教材1~7章所介绍的7个学派正是以宏观经济学领域为主。最后两章则属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非主流”范畴。在具体内容上,对已经写入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只作概括性描述。而对同类教材介绍较少的学派(如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现代奥地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则加大笔墨。对供给经济学重视其近10年来的发展动态。本书没有介绍那些学术传统延续不明显、最近鲜有突破或已被吸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学派和属于经济学帝国主义范畴的学派。当然,这种取舍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您赐教。

(3) 全书各章的结构、样式保持一致。我们对各学派的介绍分为三部分内容: 学派概览、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具体讲,①学派概览主要包括学派的产生及发展、代表人物、研究方法或主要假说; ②基本理论主要是它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 ③政策主张指它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或社会改革计划及其在实践中的反馈(如果有的话),即每章最后一节是该学派对西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影响、实施及其效果的分析,重点是美、英两国(当然,非主流学说很难得到西方政府的青睐)。总之,本书写作在整体上使各章的结构、样式相统一,便于阅读及授课。

(4) 注意与外国经济思想史课程保持衔接。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吴宇晖教授与作者合作编写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外国经济思想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4,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课国家及规划教材。(2007、2014)。《外国经济思想史》以凯恩斯经济学结束,本书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经济学说开篇,从而使“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和“外国经济思想史”这两门课程形成风格统一、体例一致的教学体系。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对所需文献掌握不全面甚至研读亦不到位,本书一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人批评指正!作为一名经济学理论的学生和研究者,本书仅是对既有学说进行介绍,只能称为“编”而非编著。在此,向写作中所参考的文献作者致以崇高的、深切的敬意!

  本书是吉林大学的“经济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第一类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教学改革成果及选用教材; 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ZZ034)资助。本书配有授课PPT供您参考(作者邮箱aoyunhui1981@163.com)。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硕博连读研究生樊华为第1、3章的每章最后一节提供了数据整理和文字校对;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吴宇晖教授对本书的写作进行了诸多具体指导; 马春文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程恩富教授提供了许多便利研究条件;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陆浥晨女生为教材的最终面世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作,促使本书顺利出版。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编者2016年3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