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推荐序一

我认识 Robert已经有十多年了,一直以来他都对其专业领域非常投入,同时,公余之暇,他在教学领域也有着无比的分享热情,他绝对是一位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工作者。

七年前,我从上海再度回台定居,翌年我买了新居,而我住家的设计装修就是 Robert帮我处理的,工作期间,可看出 Robert的专业及用心,把我生活中所有的小细节在空间安排上,给予合理适当的定位。尔后,搬进与他共同讨论设计与施工的住家,让我觉得充满快乐与温馨,更是得到许多亲友的赞赏。

我和他都是喜欢在旅行中增长见识的人,我们常约一些朋友一起去旅行,旅行前Robert一定会作详尽的功课。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景观等,可以说是十分目的明确的知性旅程。我和他出国几乎不需带相机,就是不停地到处拍照,他就是我的摄影师,我问他为何停不下来拍照呢 ?他说:“我要用相机记录我的人生记忆。”,和他旅行让我这个 “懒人 ”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

很羡慕他能将工作与兴趣结合在一起,设计的工作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过程,旅行就是追求大自然美的感动,而Robert的旅行丰富了其视野,让他在工作倦怠时可以充电,调整自己,然后继续向前努力。所以,我常常觉得他出国去旅行,不像是完全放松地旅行,而是在享受工作上的旅行。每次旅行回来后,他的照片又丰富了他事务所的数据库,他就是一位如此孜孜不倦、努力用功、求知欲望极强的专业设计工作者。

他三年前就曾向我说,想写关于设计工作、旅游心得及生活美学相关的书籍。因而这本书可说是 Robert人生的成长历程,很高兴他把这宝贵的经验分享给我们,让彼此不同的生活经验,各种不同角度的美,延伸出各种无限可能与美好 !

前美国纽约银行大中华区总经理

推荐序二

他乡是故乡。

干才在这本书的一开头,说了他小时候住在铜锣乡下总是到火车站去看火车来来去去,想象火车能够带他去外面的世界。

有趣的是,作为一名知名的乡村风格室内设计师,当他有能力去旅行了,他所做的事情却是把外面世界的美好元素,试图带回来,并且融入他想象中的那个乡村的家的设计中。

看着这本书里面一张张的图片、室内设计,我不免想起宗萨仁波切拍摄的一部名叫:“旅行者与魔术师”的电影。这部电影阐述了一个在山里面的官员,想尽办法要离开穷乡僻壤去美国寻求心中的“梦土”。旅程中,他遇见了和尚、农夫,借着他们之间的对话,把作为一个人,在“家”与“旅行”,“安定”与“漂泊”之间摆荡的心情,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展现。也让我们看见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辩证。

梦土到底在哪里呢?是一个一成不变,安定的家?还是家之外,那个令人眼花缭乱,处处有惊喜的花花世界?在家里面的人渴望外在样样惊奇的世界,在外头漂泊的人渴望家的温暖、熟悉与安定。

外面那个世界可以变成家吗?家也可以变成外面那个世界吗?

我在这本书里面的每一张照片中,几乎都看到干才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在追问这个同样的问题。这个贯穿了整本书的大问题,对我来说,是阅读干才老友这本精彩的杰作最大的乐趣。也是我推荐这本书最重要的理由。

至于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可能只存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了。

作家

自 序

还记得小时候,铜锣乡下的家里没玩具可玩,我最大的娱乐,就是跑到火车站去看火车来来去去,听着响亮的汽笛声,看巨大的烟囱吐着黑烟,满载着无数的人与货物,前往未知的远方。当时的小小心灵对于火车,对于外面的花花世界,无疑是充满想象与憧憬,总认为顺着铁轨走下去,就能够到达另一个国度。我相信我对旅行的热爱,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发了芽,也在冥冥中牵引我走向设计师这条路。至今,我

依然期待每一次旅行的机会,在每一次的旅途中找寻灵感,不断发掘新的事物与感动。

探索未知的浓烈好奇心,不仅让我学会欣赏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情风俗,也慢慢了解了什么是五感,什么是美,以及各类风格的差异性。从事室内设计多年后我发现,喜欢乡村风的房主们,对家的想法和其他人明显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十分在意家庭的功能,关心一个空间能提供什么样的养分与记忆,好让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快乐无忧地成长。

其实每个人心中理想的家,都有自己期望的样子,有人想要彰显努力奋斗后的功成名就,用家来创造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有人只需要家的基本框架,一切从功能务实的想法出发,有人则坚持融入自己的兴趣与信仰,试图打造独一无二的品位风格。

在空间设计的领域里,使用者的所有想法都可以被包容,也没有所谓的对错,毕竟人是不同的个体,对生活的态度与美学见解,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与主张,因人适性才是最妥善、最合理的设计。

总之,日子就是要快乐的过,什么能让您欢笑、无悔,就尽管去追寻、去创造,这就对了!

设计总监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