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药物的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能够从药物的结构出发运用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质量分析。

本教材旨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教材建设紧紧跟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组织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0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参加本书的编写工作。所有参与编写的专业教师均具有在企业一线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对企业产品检验一线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较熟悉,同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均参与过课程改革(课改)及教学改革(教改)工作。我们历时近2年对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有关职业资格标准,明确各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培养目标,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及项目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按照2015年版最新《中国药典》的检验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需要,确立本教材的知识、技能结构。同时聘请了2名企业专家(也参与过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对本书的编写模式、设计思想、操作规范等方面给予指导,并根据企业常用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设计全书教学实训项目,通过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技能。因此,本教材是多名“双师型”教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企业专家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

本教材的特色如下: 

1. 简化理论,侧重应用

教材基础理论知识坚持“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模块后配备相应的实训内容,将实训内容融入理论知识中,充分应用实际工作任务来诠释基础理论知识,体现“理实”一体,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形式灵活,功能多样 

教材编写形式模块化。中高职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分别选取其中某些模块及专题进行组合,体现了教材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各模块中设置了“课堂互动”“实例解析”“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等功能区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增强教材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强化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

3. 对接岗位,教考融合

“双证制”是中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药士、药师)资格证书和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需要,教材内容和实训内容的选取涵盖了相关的考试内容,满足了考试要求,做到教考、课证融合。

4. 工学结合,双师打造

本教材联合10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参与,集中了当前高职院校课改及教改的共同经验,吸纳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参与编写,确保将先进技术和工作实际案例写入教材,实现与企业实时接轨,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使教材更贴近工作实际,我们在编写形式及内容方面做了一点尝试。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真诚希望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批评指正,以期待本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