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它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0]5号),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人才培养需要,在已出版的2009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教材、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十一五”计算机规划教材、山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强校工程、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工程中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配套教材《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题解及课程设计指导》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在章节安排和内容上做了调整,删除了第1版中的第11章、第14~16章;第12~13章、第18~19章调整为第11~12章、第15~16章;重写了第17章并调整为第14章;新增了第13章Visual Basic数据库访问技术;第20章增加了两套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并调整为第17章。
本书内容包括主教材各章知识点的内容提要、习题解答、课程设计指导与综合测试。习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以及综合测试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使读者对主教材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习题中的操作题、设计题可提高读者应用软件和编写程序的基本能力;课程设计与综合测试中的程序设计题、操作题用来锻炼读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计算思维能力。
本书由冯俊教授主编并统稿。第1~10章、第15章、第16.1节~第16.9节及第17章部分由冯俊编写,第11~12章、第16.10节~第16.11节及第17章部分由董惠丽编写,第13章、第16.12节及第17章部分由李平珍编写,第14章、第16.13节及第17章部分由张来成编写。
“大学计算机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至少应为6学分,课堂教学在54~72学时之间。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安排6个以上课程设计,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下思考作业时间和上机实践时间。上机时数、课下作业时数和课堂讲授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0.5∶6∶1。
本书凝结了作者们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在讲授“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教学经验。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种大学计算机优秀教材。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各级领导的支持;负责本书编校工作的全体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书中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指正。
作者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