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体思路
将语言视为载体、信息视为内容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二元分立,它让人们形
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语言可以抛开内容,仅从“技术层面”习得词汇和语法规
则。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种训练模式可以让学生取得进步,建立起基本的
词汇和语法框架。但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中文解释,无法辨析单词
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孤立的语法规则操练也难以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或充
分理解英文句意,语篇理解则更加困难。学生只有对历史、社会、文化等各专
业领域的重要概念体系进行过思考,有所了解,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语篇结构的
把握能力。进入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和翻译训练后,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摆脱二元
分立的语言学习模式、进入真实的语境、以主体为中心、从思维和概念体系的角
度强化语言能力之外,还应将他们的能力训练目标转向翻译工作所必备的思辨能
力、双语能力、人文素养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翻译知识和百科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和具备这些能力都需要尽可能真实的语言情境。微观的词句应
在语篇所处的宏观历史、文化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概念体系中进行分析和理解。高
级阶段的语言学习者应建立完整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以领会篇章中丰富的社会和
历史含义,并对文本的每一处细节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本书所选文章均来自真
实的语言情境,它们都是发生在具体时期和社会事件背景下,具有丰富内涵的语
言事件,对文章中任何词句的理解都必须将这些内涵考虑在内。以这种方式精读
文章,可为学生进入高级阶段的语言和翻译训练打好基础。
本书主要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第一,构建新知的能力,包括掌握各专业领
域的词汇和形成新概念结构的能力;第二,语篇分析能力,主要体现为语篇阅读
能力,即在语篇中把握词句的含义、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传达的思想;第
三,双语转换能力,包括词汇运用能力和双语能力。
III
IV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Advanced Intensive Reading 2
2. 文章选择及内容提要
本书所选文章大致分为时文与经典文两类。考虑到翻译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时文类文章占多数,且这些文章均出自相关领域的主流媒体或权威人物。文
章均从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分析出发,上升到对该领域关键思想动态的理解和概
念结构的把握。
本书共包含10个单元,其中8个单元所选文章为时文,涉及社会生活的深层
思想和概念结构,为学生今后理解较为复杂的分析性文本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百科
知识。时文选材及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单元: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选自普利策同名获奖作品。作者描
述了疾病的个人体验,提出疾病对人侵害的本质在于剥夺人的自由。第二单元:
Text A为Reinventing the European Dream。作者将希腊和土耳其问题置于地缘政
治的历史框架下来考察,并与德国和法国的关系乃至欧盟的建立进行类比,思
考国家间超越历史遗留冲突、创造性解决争端的可能,为当下问题指明出路。
Text B为The Message from Boston。文章指出,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和波士顿马
拉松爆炸案之后,媒体、公众和政府的反应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并探讨了
人们对待暴力和恐怖袭击时理性看待种族和宗教身份、超越伤痛的可能。第三单
元:Margaret Roberts, Superstar为撒切尔夫人的小传(节选自英国当代史学名作A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叙述中隐含了作者对不同人物的褒贬以及对时代变
迁的强烈情感。此外,在女性尚未普遍进入公共领域的年代,玛格丽特·罗伯茨
(使用了她自己的姓而非夫姓)克服重重压力推行自己的主张并创造了一个时代
的女性角色突破也是富有激励意义的一条副线。第六单元:The Pioneer Zone,
选自人类学巨擘列维-施特劳斯的名作Tristes Tropiques(《忧郁的热带》)。文
章揭示了人类不断建立城市,似乎是在征服自然,但人乃至城市本身也遵循着自
然的秩序,也是自然秩序的产物,启发人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城市的主体、城市形
态和扩张方式等问题。第七单元: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作者乔治·奥
威尔在文中提出,低劣的语言源于思维的怠惰,并会进一步损害思维能力,启发
V
前 言
人们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思考。第八单元:The Testimony of Modern Art,选自
哲学名作Irrational Man(《非理性的人》)。文章讨论了艺术或美的本质、艺
术与受众的关系、现代艺术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艺术和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深层
联系和冲突等内容。第九单元:Text A为Folly’s Antidote,作者小阿瑟·施莱辛格
为美国著名史学家、作家及政论家,他在文章中批判伊拉克战争为不正义的战
争,引出国家行为的伦理问题。Text B为The New World Order,是亨利·基辛格
的名作Diplomacy(《大外交》)中的选段。作者在文章中阐述了他对大国关系
准则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动原则的理解。第十单元:The Medium Is the Metaphor,
选自尼尔·波茨曼的名作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娱乐至死》)。文章讨论
了技术手段是如何塑造人的思维模式的,启发读者反思隐喻等表达方式及媒介本
身的意义。
本书另外两个单元所选的文章为经典文本。这些经典文本涉及丰富的历史文
化背景知识,逻辑更为缜密,分析更为复杂,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能力。另外,经典文本严谨的措辞、行文和谋篇也为学生提供了英文写作和
表达的典范。经典文本选材及内容提要如下:
第四单元:Cannibalism in the Cars,这是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
以谐谑的风格讲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大有深意的故事。被暴风雪困在火车上几天几
夜的绅士们不堪忍受饥饿,以最文明的选举流程和措辞高雅的辩论推选下一个
要成为大家盘中餐的人。故事描写极为生动传神,幽默而富有深意。第五单元:
Self-Reliance,这是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名作。文章指出,每个人都具备自我完
善的能力,因此人应当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文章包含较多历史文化
典故和隐喻,逻辑结构也十分复杂,非常锻炼学生的语篇分析和阅读能力。
与《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1》相比,本书更加突出对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文本
能力的培养。文章在难度和长度上均有所增加,以拓展学生自主思考和形成观点
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深入的社会文化概念架构、迅速准确地掌握语篇阅读能
力和深入表达思想的能力。
VI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Advanced Intensive Reading 2
3. 教学说明与建议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共两册,供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本科两个学期的精读
课教学使用。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可以课堂讲解Text A,学生在课下以精读
Text A的方法自行阅读Text B,将问题带回课堂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
共同完成Text B的课后练习。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
模块
课时
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建议教学目的
导 入
第1节
Preparation
术语查找:让学生课前自行搜索查
找已给出的术语和课文中其他有必
要查证的术语或背景知识。可分小
组或独立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查找
等方式完成。除了查出术语概念和
中文对应词,更鼓励学生进行术语
相关概念的平行文本阅读。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思考
和构建新知的能力。
让学生为理解课文提前了
解背景知识。
让学生学习建立专业领域
术语库和专有词汇库。
Brain-storming
就给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小
组请1~2 人发言。充分利用上一
环节查找的术语和相关信息,并引
导学生将本单元主题与自己的生
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对该
主题的思考并提高对相关内容的阅
读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形成
观点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2节
I. Points and
Structure
听文章的音频,迅速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及部分细节。该部分可放在
课文学习之前完成,Task 1 和Task
2 需各听1 ~ 2 遍录音完成。Task 2
也可以作为对全文的回顾,在课文
讲解结束后完成。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信
息、分辨信息主次及把握
文章逻辑结构的能力。
课文讲解与讨论
第 节Text A
对
课
文
内
容
进
行
分
析
、
理
解
与
讨
论
。
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与阅
读能力。
3~5
VII
前 言
续表
教学
模块
课时
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建议教学目的
课 后 题
第 节
II. Words and
Expressions
Task 1 Blank
Filling;
Task 2 Cloze
指导学生完成此部分练习。该部分
练习有些出自文章中的语句,有些
则来自真实的语料。
培养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
中通过近义词辨析、词汇
惯用法及常用表达、语法
结构以及语篇逻辑判断等
综合因素还原和补充信息
的能力。
Text A 课后题:
III. Application
指导学生完成英汉、汉英翻译。
英汉翻译:检查并巩固学
生对文章的理解。
汉英翻译:让学生运用本
单元建立起来的概念和所
学单词处理真实的汉语语
料。学会去伪存真地阅读
并分析文本有效信息,初
步确立译信息而非译字词
的概念。
第8节
Text B 课后题:
II. Application
根据所给的关键词,课前由学生在
讲台上进行内容较为深入的演讲;
之后由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演
讲的内容及表达。
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
的能力,并提供内容充实、
逻辑严密、语言精练的
演讲。
Text B 课后题:
I. Structural
Questions
让学生运用精读Text A 的方法自行
阅读Text B,将难点带回课堂讨论,
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总体来说,完成一单元的教学大约需要8课时,全书10个单元足够一个学期
的教学之用。
本书从选材、习题设计到课堂实施都全面贴近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输入与输
出。虽然本书已经经过多轮试用,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文章涉及面广,真实
语料中的语言现象十分复杂,错漏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在编写过
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刘艳等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