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很多专业必学的专业基础课程。虽然市场上“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很多,但都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大多理论性强,内容繁多,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并不适用。为此我们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深入研究,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大胆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是编者在多年从事电路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响应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与校内企业河北方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合作,根据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对相关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标准的分析研究,紧密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对电路技能的要求,确定了本书的项目和课程内容,项目的编排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力求突出本书的特色。
(1) 项目以典型电路的制作、装配和能力测试为基本目标,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思路,理论知识紧紧围绕项目相关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制作,使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每个项目中都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结果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帮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
(3)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考虑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和实训设备,本书针对每个项目,在相应的知识点学习完成后,均附有几个技能实训,通过完成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相关知识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加书中的例题讲解数量和习题类型。让学生多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内容讲解简洁、精炼、重难点突出。
本书的参考学时约为68学时,技能实训和项目制作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完成,或者安排在课余时间完成。
本书由康丽杰、刘敏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策划工作。其中康丽杰编写了项目1、项目4和附录,刘敏编写了项目5,宗云编写了项目3,贾艳梅编写了项目2。在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校内实习企业河北方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和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的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也参与研究开发,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对于所有支持本书编写的人员和编者参考的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