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手段。事实证明,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国家启用经济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加以调整和规制。始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充分说明: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将无法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而面对我国的国情,对于经济法调整的客观必要性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编者希望通过这次教材的编写探索一条在理工科院校讲授经济法课程的有效路径。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在于其学术严谨、体系完整,还在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我们愿意将二十多年讲授经济法的经验通过这本教材与读者分享,力求将一本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启发性的经济法教材呈现给读者。

本书的特色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本书在考量教材的学术性的同时兼顾其实用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法学专业的学生以后要从事具体的执法活动,他们学习经济法的目的在于从学理上理解经济法的法理内涵,同时还要对经济法包含的具体法条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并对经济法的理论前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守法,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利益,面对浩瀚繁杂的法律规范,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掌握。因此,本书编者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一方面尽量覆盖经济法的学术体系,让学生对经济法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体系的构建和知识点的选取上强调实用性,尽量精选对理工科院校学生有较强针对性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对司法考试、会计师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试大纲进行了研读,尽量将其与经济法有关的重点内容纳入本书,并且将其中的重点作为课后复习思考题列出,以供有意参加这些考试的同学作参考。

(2) 本书在考量教材的严谨性的同时兼顾其通俗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编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要使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有所收获,必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法条的机械记忆上,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而收效甚微。本书一方面顾及法律特有的理性与严谨,另一方面顾及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尽量做到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也去掉了一些特别细微的知识点,免得学生因知识点繁杂而感到无所适从。

(3) 本书在考量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传授理念,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在讲解法条时力求让学生通过了解法律的立法背景、立法理念来理解法律规范,理解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及处理社会问题的准则,进而理解经济法在社会中运行的机理,使学生对社会运行中的游戏规则有所感悟,让他们从理性思维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本书由沈阳药科大学袁红梅担任主编,由辽宁科技学院曾梅、沈阳药科大学杨舒杰、沈阳药科大学郭莹、沈阳工业大学刘芙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袁红梅(第一、四、八、九、十四章)、王旭伟 (第一、二、三章)、罗刚(第五章)、郭莹(第六、七章)、韩煦(第十、十六章)、齐伟 (第十一、十二章)、杨舒杰(第十三、二十章)、刘皓(第十五章)、金丹凤(第二、十八章)、钟素艳(第十七、十九章)、刘彬(第十八章)、刘芙(第二十一章)。

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论述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