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外贸进入了快车道,发展速度日益提升。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2015年出口额达2.27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2015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成绩来之不易。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了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了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了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了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了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了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了14.1%。
在新的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了很多新的特征,网络贸易快速发展、结算方式日新月异、国际贸易的规则与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要求我们高校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教材知识,培养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学作为一门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必修理论基础课,在经贸类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现在的高校对于教材建设非常重视,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教材的编写。编者从事这一门课的教学多年,深知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很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担负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国贸人才的重任,编写一本切合应用型大学的实际,又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很有必要,我们联合了多位老师,他们均来自于应用型大学一线教学岗位,都是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精英,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力求能够适应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色。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共15章,各部分内容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彼此融合,从而完整系统地反映出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包括第一章~第四章,即导论、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第二部分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三部分为国际贸易政策与手段,包括第七章~第十一章,即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贸易条约和协定。第四部分为国际贸易补充与拓展,包括第十二章~第十五章,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服务贸易、跨国经营和当代国际贸易。
本书在编写安排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 通过现实案例引出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相关理论与知识的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具体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学习知识。
(2) 在提供相应知识解决完问题之后,再次提供类似的案例,让读者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 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应用,引导读者进行开放性思考,将所学应用于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上。
本教材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黄高余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整体构思、章节设计和编写统筹与安排等工作。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吴喜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陶泽邦担任副主编。参与教材编写人员还包括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张才华、廖倩、汤阅弦、陈芳娌、苏海洋和邱琦,编者们均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各章编写分工如下:黄高余编写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章;吴喜龄编写第六章和第八章;陶泽邦编写第三章、第七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廖倩编写第四章;苏海洋编写第五章;陈芳娌编写第九章;张才华编写第十二章;汤阅弦编写第十三章;邱琦编写第十四章。
各位老师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著作、教材、报刊和各种文献资料,在此特向所有著作与资料的作者和提供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陆卫民编辑的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错漏,敬请各位专家与广大读者评判指正。邮箱:highkey@sohu.com。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