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当代,从世界范围来看,学校教育有三大内容: 学校教学、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及心理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近几年来,大、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及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我国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 “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切实贯彻该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校及社会需要,我们编写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教程》一书。

本书以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切入点,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设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工作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重要转机,特别是针对多数学生进行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因其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而显示其重要的价值。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方法和技术通常具有多样性、创造性、自发性、经验性和实验性。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改变过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在团体中的快乐。

教师在授课时,理论篇和实务篇两篇内容可以互相穿插,即心理学理论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两部分可以交叉进行授课学习。如新生刚入校,可以进行生活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赢在起跑线”活动。另外,设计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比较多,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及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启发与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活动对活动设计的内容有所感悟,并且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及课堂上的快乐。

本书编写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及编辑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期待学生朋友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