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汉字入门》是一本写给没有汉语基础的“真正”初学者的书。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作者以汉字造字法为切入点,帮助读者了解汉字的构造,由形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将繁多的汉字梳理成一幅幅情境画卷。全书共分五课,内容包括:汉字的基本知识、自然崇拜、五行、目见耳闻、母子情深。本书条理清晰、简单易懂、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一书在手,读者能在阅读中习得汉字知识,解决入门难的问题。
1.本书特色
本书是根据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的教材,遵循汉字文字学的认知规律,注重书写,注重介绍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注重介绍文字源流,注重介绍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充分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力和洞察力,努力还原中国古代社会活动,通过汉字生动形象地反映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本书严格遵循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词汇大纲要求,涵盖HSK(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三级所需大部分词汇和部分四级词汇。
孟子提出:“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合适的教材或读物会启发我们的感悟能力与形象思维,帮助我们学得更快、更好。帮助读者增强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中西文化对比的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领悟能力,都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汉字是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体现。本书力求充分利用读者的生活经验、固有知识和想象力,借鉴中国古人的生活智慧、哲学、美学,帮助读者理解每个汉字。汉字像儿童的积木一样,象形字或指事字好比积木的零件,能够“创造性地”组合成会意字和形声字(有的是会意兼形声字,有的是形声兼会意字),这样理解会使学习汉字变得容易而有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汉字造字法,让学生通过汉字的结构规律和语境感悟字形、字义,容易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开启智慧大门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产生了共鸣,不知不觉地去探索汉字的结构,还汉字表形、表意之原始形式。
2.内容结构
第一课简明地介绍汉字的基础知识: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汉字的演变,汉字的造字法。
从第二课到第五课,每一课都从读写基本汉字开始,按照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顺序进行讲解。对每一个字的阐述都从书写开始,因为汉字的笔画和书写一向被认为是汉语学习的难点,所以每个字下面都留有田字格,方便读者练习书写。
在对每个字进行全面解读时,按照形体演变的历史顺序排列字体,最多列出八种字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繁体字、简化字,使读者对每一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接下来要指明这个字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依照文字的形体演变,对甲骨文、金文或篆书形体进行分析,找出象征意义。如果是象形字或指事字,作为“标准件”备用。如果是会意字或形声字,则注重对汉字的结构和形义的分析,当然也包括发音。有的参照《说文解字》进一步精讲字义,指出造字本义,进而补充说明近引申义及远引申义,同时探求它的本义与近引申义乃至远引申义的关联。这样不仅拓展了词汇范围,而且有助于读者从中看出汉字词义的发展规律。全面解读力求简洁明了、清晰明确、通俗易懂,解读本身也是极好的阅读或研读资料。
针对部分汉字,本书附以插图,通过插图形象地说明文字,生动、逼真、直观,可帮助读者理解与本汉字及关联词汇有关的语境。最后匹配的词汇、短语和锦言妙语更为重要,所选词汇是HSK三级或四级必备词汇,短语中的成语能反映生活智慧,脍炙人口、精炼、生动、富有哲理,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内涵,是本字的灵魂。锦言妙语耳熟能详、朗朗上口、诙谐幽默、实用性强,还具有声律美、民族和地域特征。本书通过以上方法,尽可能勾勒本字的全貌,使其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好似一个“演员”以一种直透生命本质的表演方式活跃在舞台上。
3.课时安排
《汉字入门》共讲解了近两百个基本汉字,字与字的语义或多或少相互关联,形成四个主题,各个主题独立成章,又章章相扣,互为基础。学生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对本书的学习,总共需要大约72课时。如果可用课时较多,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自行增加内容。
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其意义都非常重大,学习汉语也不例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注重与学生保持思想交流至关重要。教学材料的选择和编辑,课堂气氛的营造,恰如其分的案例教学,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这些都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教学是一门艺术,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吸引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下去,都需要合理的方法。在教师的耐心传授和支持鼓励下,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学习汉语的能力和信心。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使用汉语的习惯是学好汉语的有效途径。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多交流、多探讨,学习效果自然好。
5.教学用具
象棋、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折叠纸扇和醒木、竹简、木制积木、弹弓、竹制弓箭、凸凹透镜、茶及茶具、瓷器、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为桂林山水)、稻穗、谷穗、铃铛、圆规、木制曲尺、习字田字格、橡皮、铅笔、钢笔、圆珠笔、便利贴、写字板、识字卡、新华字典、石臼等。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王晟伟、李伟权、马可欣、刘永安、任福洪几位教师的指导和关怀,又承蒙美籍英语教师杰西卡·沃恩、科德尔·唐纳德、艾伦·达戈、爱华和贝宁籍汉学学者卡宗的审阅,他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王毅老师为本书题写书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部分词语、习语及翻译引自曹亚民主编的《汉英大辞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部分插图由李笑来绘制创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出版时未能找到相关版权人,请相关版权人看到本书及时与作者本人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清华大学出版社施猛老师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敬请海内外学者及读者不吝赐教,慷慨批评指正,以便对本书做进一步的修改。
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作者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