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未来10年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黄金时代。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签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会展业已经作为平台产业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行业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是国务院第二次制定专门的会展业发展促进意见,其涉猎范围和定位的高度远超18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对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加强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7〕25号)的意义。这正说明我国会展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对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举办展览会7 991次,比2013年增长9.7%;展览会面积10 253.5万平方米,比2013年增长9.7%。现在,中国在展览会数量、展览会面积和展览馆规模等方面都位于世界前列。根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信息,2014年全球会议国家前七位是美国、德国、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排名第八位。当然,目前最发达的会展业仍属于欧美国家。全球会议城市前十位的排名是: 巴黎、维也纳、马德里、柏林、巴塞罗那、伦敦、新加坡、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布尔、布拉格。显然,欧美国家的城市领先者居多。

我国会展业要赶超这些国家,必须弥补一些短板,解决一些关键问题。2015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展览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展览业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发展迟缓,存在结构不合理、政策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然而,其中会展专业人才的不足,始终是会展业发展的“瓶颈”要素,高等学校中高端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未来会展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

《2014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报告》中显示,2014年,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等院校为229所,其中本科高校只有62所,其余为高职院校。而旅游管理等一些专业中,也要求学生具有会展策划、管理等方向的专业知识。近几年来,国内会展专业使用的教材种类逐渐丰富起来,但针对本科的教材种类偏少,推陈出新速度较慢。特别是针对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会展类课程的教材更少。这些专业没有大量的细分课时去了解会展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内容,[2][4]会展策划与管理[4][3][1]前言但需要让学生了解会展策划与管理的骨架,能使学生对会展专业课程的最核心内容有相对深入的理解。所以,亟须一本内容上要比《会展概论》更专业、具有“基础+实践”的特点、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的教材。

本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筹划和组织材料,并结合会展行业和会展企业面临的新常态而编写的。这些新常态包括: 第一,2012年12月中央提出“八项规定”,政府会展进入规范有序阶段,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会展管理成为会展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第二,会展业市场化导向成为常态,创新成为会展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第三,会展业与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第四,以移动互联为先锋的新技术、新科技和以O2O(线上到线下)为口号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推动会展企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

本书包含十一章内容,第一章为会展概述;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分别对会展立项、招展、招商、现场、服务、相关活动、品牌、客户关系、危机和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主体内容进行阐述。每一章都包含学习要点、导入案例(或新视角)和研讨案例。同时,为了增加知识量,在部分章节中加入案例故事、案例思考和知识链接。第一章从会展发展历程、发展渊源中理清发展脉络,并阐述了会展的概念、研究内容,会展管理和会展策划的相关理论。此外,在实践层面上,以导入案例“西门子与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前世今生”和讨论案例“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之道”让读者就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第二章阐述了会展项目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会展项目的特征与分类,会展立项策划包括的内容、会展可行性研究的编写步骤与内容框架,会展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即内涵、组织管理与财务管理。在实践层面上引用了“海峡两岸(山东)创业创富项目博览会25日济南开幕”的视角新闻和“苏州秋季住房博览会立项策划书”两个专栏。第三章阐述招展概念,招展代理和招展分工,会展招展宣传推广策划的步骤、方式等。引入“夏季世界O2O博览会开幕参展企业达到2 500家”和“会展招展方案范例”两个与实践对接的栏目。第四章主要介绍会展招商的相关内容,包括会展招商方案编写、会展宣传推广的相关内容和主要计划、会展招商的对象。引入新视角“渠道网观点: 如何在会展上吸引客户”和讨论案例“该招商方案是否可行”来进行实践对接和训练。第五章介绍会展项目现场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场馆开幕式管理、会展现场服务管理、项目后续工作和现场危机管理四个方面。实践对接专栏包括“值得思考的系列会展安全事故”“A汽车有限公司与B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仪式”两个案例。第六章包含会展服务的定义,会展服务的内容和基本特征,阐述了会展服务流程的概念和内容,会展服务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会展服务质量评估和基本步骤,以及会展服务补救的方式和方法。实践对接专栏主要包括“深圳会展中心不断升级服务水平”“展会为重点采购商实行专门服务”“2015宁波国际旅游展——展销合一、商机无限的‘大市场’”等案例。第七章包含会展相关活动的定义,会展相关活动策划的作用和原则,会展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步骤、策划的种类和方法,会展旅游活动策划的内容。实践对接栏目包括“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活动”“魅力四射的大连国际服装节”等案例。第八章包括会展品牌的概念和特征,会展品牌的作用和途径,品牌定位的原则、流程和策略,品牌形象设计的原则、程序,会展品牌识别系统等。实践对接专栏包含“会展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品牌会展受热捧”“上海国际车展的品牌之路”等案例。第九章包含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内涵,会展客户的构成,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和作用,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的流程,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践对接专栏包括“从‘展览主办方’到‘关系经纪人’”“解决广交会的客户烦恼”。第十章包含会展危机的内涵,会展危机的危害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等特性,会展危机的管理九原则,危机后管理阶段的主要任务、修正,危机后管理阶段的管理内容等。实践对接专栏包含“香港珠宝展会数百万元钻石被盗”“模拟情境训练”等案例和训练内容。第十一章包含会展信息的内涵、类型,会展信息管理的作用、内容,会展信息化管理的现实应用与建设情况识别,会展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会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实践对接专栏包含“时代双雄: 云计算与大数据”“2016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信息发布平台”等案例。

本书舒波参与了第二、三、四、五、六、九、十章的编写和校对工作,冯麟茜参与了第一、七、八、十一章的编写和校对工作,魏金金参与了第二、三章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安娜参与了第四、五章的资料收集与编写工作,阚艳丽参与了第六、七章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曹旸参与了第八、九章的资料收集、编写和校对工作,芦珊参与了第十、十一章的资料收集与编写工作。

希望本书能够为高等院校会展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或对会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系统的会展策划与管理的知识,成为大家的智慧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