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1世纪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例如,异质性企业理论异军突起,不仅颠覆了传统国际投资学理论的诸多结论,而且所主张的“生产率最高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次之的企业进行出口,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服务国内市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价值链(GVC)热点的兴起,各国政府和企业需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禀赋要素来仔细权衡参与GVC的利弊,增进自身在GVC中的收益;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十分迅猛,不仅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大国,而且其规模已超过外资流入,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资本净流入国。不仅如此,伴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对外投资“负面清单”的出炉,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浩瀚的国际投资学知识体系中,在各高等院校“国际投资学”教学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简明合理的结构、丰富生动的案例引领初学者洞悉与把握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现实情形与最新动态,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本书共分四篇十二章,其主要结构层次如下。
在第一篇理论篇中,第一章介绍国际投资的定义与特点、产生与发展以及各种经济效应,旨在阐释“What—什么是国际投资”;第二章主要介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脉络,旨在揭示“Why—为什么进行国际投资”;第三章在解释国际投资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推介了各种评估国际投资环境优劣的方法,旨在说明“Where—到什么地方投资”。
在第二篇方式篇中,主要围绕“How—以什么方式进行国际投资”,分别介绍了三种国际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第四~六章)、国际间接投资(第七章)和国际灵活投资(第八章),其中以国际直接投资为重点,既剖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跨国公司,也剖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柱—跨国银行。
在第三篇管理篇中,则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第九章),二是国际投资法律管理(第十章),旨在说明即使在其他条件相似时国际投资绩效仍然千差万别的真正原因。
在第四篇国情篇中,以上述理论框架为基础,既梳理了中国外资流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第十一章),也描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
本书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共同编写而成。其中,綦建红进行整体设计,并组织编写工作,参与编写工作的人员包括高培道、杨颖、周洁琼、邓蕊、王俊华、杨丽、陈晓丽、高明月、肖萌萌、孟珊珊、胡红、杨梦娜、贾晓菲等。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綦建红
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