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本书自2011年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一批高等院校经济、金融等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关注。作者陆续为使用单位提供了课件、试卷及其标准答案等配套资源。根据各院校反馈的使用信息,本次教材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更新修订第1版的漏误。对第1版中出现的打印、排版、表述方面的问题和错误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更正。
(2) 对教材进行大幅度“瘦身”,删减12万字左右,以确保教材内容组织的“主流性”、“经典性”和严谨性,以帮助学生更迅速把握本学科精髓,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3) 对第1版中的所有图形进行了重新制作,尤其是期权组合以及互换交易与定价等章节的图形作了全新制图,使得教材中的示意图能更清晰、准确地反映授课要点与内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 对远期合约的讲授内容安排作了全新结构及内容调整。按照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协议、远期外汇综合协议以及掉期交易的章节顺序,分别完成原理阐述、市场功效、运用举例的内容陈述。这种按工具性质不同的“纵向”内容组织,更有利于教师概念讲授和学生学习内容记忆。
(5) 更为详尽地阐述、补充了在中性风险条件下求解期权定价的推导过程。对期权定价公式的欧式向美式、无收益向有收益、股票期权向股指期权、外汇期权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精简优化编排。
(6) 对第十四章二叉树模型和显性与隐性有限差分法在讲述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做了全面更换,使结构更紧凑、逻辑更严谨。全部定价计算举例都已在Excel软件上编程实现。
(7) 将原“第十二章衍生产品合成定价技术概述”更换为“第十二章程序化交易与统计套利”。更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及时反映现代金融市场交易高级化的主流趋势——程序化交易。希望读者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程序化交易的基本内涵、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
(8) 在每章结尾,新增“风险警示录”案例资料,共计15篇约8万字,以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既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双刃剑”特性,目的是强化衍生产品市场交易者和决策者的风险意识。
作者写作初衷是期望为广大读者解答所谓3W1H问题:金融衍生工具What(是什么),When(何时使用),Where(在哪使用),How(如何使用)。如果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所收获,那么本教材的写作目的就实现了,笔者将为之感到欣慰!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修订版中仍然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吴 可
湖北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前言
现代经济金融流通的全球化加剧了风险波动的力度和规模,强化了企业风险意识。而现代金融理论与金融监管制度的丰富与完善,更提升了公司风险规避的理念。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普及化、高级化使得公司风险管理达到个性化、精细化和时效化。因此,现代公司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是公司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即所谓建立金融工程市场。金融工程(公司风险规避)市场是指以实现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为宗旨,由专业公司以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及衍生产品的组合为手段,对企业、公司提供个性化风险控制规划及管理方案。也就是说,公司经营风险不再只是个别公司、个别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风险管理走向市场,到市场上寻求风险管理的“产品”,即购买公司风险控制的方案。随着这项业务的不断发展,美国在1991年注册组成了“金融工程师协会(AAFE)”。目前,金融工程市场上活跃着一批由公司会计师、税收会计师、公司律师和证券律师组成的金融工程小组、互换公司等专门从事公司风险规避方案设计的金融工程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方案。这些公司在产品的实现中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使得公司风险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这些公司开创了众多以权益资产和以债券资产为基础的特色风险控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末2008年初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衍生产品”让地球人“大开眼界”。无论是金融专业、经济专业,还是非金融、非经济专业的人,几乎都知道了“衍生产品”这个词。但这次金融衍生产品反其道而行之,掀开了它“风险规避利器”的“曼妙头盖”,百倍千倍地疯狂复制与放大金融风险,用衍生产品所独有的“复兴与复仇”的“双刃剑”,胁迫美国地产业、金融业巨头,推倒了全球金融经济的多米诺骨牌,使整个世界经济两年之后仍然在低谷萎靡、徘徊。尽管如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因美国滥用衍生产品创新和金融监管缺失所造成的世界危机来禁令遏制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相反,处在初级金融市场进程中的中国,更是需要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丰富市场交易品种以及金融创新科学机制,使我国金融市场日趋成熟、健康。而正是由于这场来势汹汹、史上罕见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使我们有可能引前车之鉴、借他山之石,以更短的时间和更短的行程,完成建立与国际发达市场同步的高效、完备金融市场的使命。
我国金融工程、金融衍生产品及市场目前还处在一个引进、研究探索的初级发展阶段。公司经营风险管理还只是一般管理理念的水平,是财务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能。公司风险管理没有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实际上任何营利性公司的管理都是有风险的。企业从资金筹措、项目投资、项目实施、资金周转到市场销售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因素,都会面临利率风险、物价波动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资产重组风险、流动性风险。目前只不过是这种公司风险管理内务化了,以类似作坊式的、分散的,甚至非专业性质的方式进行。但是经济的全球化、规模化、多样化、复杂化使得风险管理内务化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走向社会化、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需求两个方面来考虑,风险管理需求市场是存在的,而且是巨大的;而衍生产品供给市场是主动的,但又是短缺的或极为短缺的。因此有必要构架、培育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加速培育一大批熟知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懂得金融创新技术和市场风险对冲与套利技巧的高级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金融市场的发展正如人与生俱来要穿衣一样,从遮羞蔽体、保暖御寒的基本需求到质地考究、款式新颖、色调高雅、经济时尚、多样化可选择性的高层次需求,公司风险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正是公司风险管理由初级走向高级的必然趋势。
在金融工程市场化的过程中,“金融衍生产品保值与套利技术”或“金融工程学”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述金融创新原理、衍生工具特性及衍生产品市场运作方式,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例分析阐明金融风险对冲与套利技术技巧。高质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学术专著与教材对于培养和储备一大批适合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级人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金融工程学”及“金融衍生产品保值与套利技术”等课程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开设十年有余,授课老师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书就是本院授课老师在集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出的硕果。本书讲授了期权、期货、远期以及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市场操作方法。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使公司财务人员及其决策管理者掌握保值套利与投机的技巧以化解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本书回答了衍生产品工具保值套利的3W1H问题,即What(哪些工具可用),When(什么时候使用),Where(在哪使用),How(如何使用)。本书是一本金融工程学的入门教材,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的经济、金融类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非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研究生自学用书;对于任职于一般企业公司、金融保险业等的财务人员、高层管理决策者也是一本实用价值较高的参考书。
本书较其他同类书而言有以下特点。
1. 突出金融工程教学逻辑主线
本书的重要特色是:在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金融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突出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逻辑主线,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使学生能比较迅速、准确地把握金融工程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科边缘。
2. 理论阐述系统完整,重在应用
本书对每一种衍生工具都按照套期保值、套利与投机三个层面的原理及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附加了实例,尤其对金融工程的风险覆盖技术、衍生工具创新技术、衍生工具的定价技术作了系统介绍,力求做到概念阐述清晰、操作方法明确、举例丰富得当。
3. 集多年教学经验之成,为学生解惑
本书是集十余年金融工程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之成。书中的相当一些资料来自作者课堂教学体会。尤其是对学生提问最多、教学难度大的章节或原理、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和阐述。比如:远期合约市场遵循哪些操作规程步骤?为什么要对衍生产品定价,其定价意义是什么?衍生产品定价与市场交易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强调衍生工具的应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是本书的根本目的。
4. 补充完善其他教科书的漏缺
本书对一些教科书中的错误之处作了必要更正,并对一些重要漏缺内容作了补充、完善。比如,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关系;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工程关系;衍生产品定价意义及应用;远期合约实际交易方式与报价方式;期权组合策略中图解错误和漏缺的修改、补充;期货基差风险的数理分析等。
本书由吴可编著。其间,简志宏、田映华教授给予了多方面的宝贵建议和大力支持。阙跃辉、王饶璇、徐凯、毛玮芳等研究生在本书校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对他们为本书所做的贡献以及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各位领导在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参考了相关的同门同类专著、教材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向各位专家、作者表示由衷的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