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本书是编著者多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及其教案和课件基础上编著的。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相互作用在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结果及其适用的宏观经济政策。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方法。本书将形形色色的宏观经济学定义表述重新归纳总结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主要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选择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与宏观后果。其中最核心的关键词是经济主体选择行为、资源配置和宏观后果。第一章还将(宏观)经济学基本方法/通用范式概括为传统的供求均衡分析模型和现代经济人模型/博弈论模型。前者的直观大意为综合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问题,其数学形式是方程(组),后者的基本套路是结合目标(或偏好)和约束条件分析经济主体行为及其宏观资源配置结果,其数学形式为约束最优化。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重点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基准模型即索洛模型,并且简要叙述和分析了在此模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拓方向。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给出了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的四个“版本”:文字版本、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其中后三个为数学模型版本。第四章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另外两个重要变量: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问题,并且总结了产出、失业与通货膨胀三者的相互关系。第五章经济周期理论,从各个层面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即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介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原理。第七章开放经济入门,主要介绍了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的第五个“版本”(即第四个数学模型版本):开放经济版本及其特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八章宏观经济学总结,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简要总结。除第一章和第六章是肖殿荒和张思全共同编著之外,其余各章均由肖殿荒独立编著完成。
本书每一章开始都给出了“学习要点及目标”、“核心概念”、“引导案例”,以便加强读者学习的导向性。每一章结束后,都有“本章小结”,精选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课堂”和“复习思考题”,以便于读者检查和感受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于国内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程度的自学者,尤其针对本科生,也可供研究生使用,还可供广大实际经济工作者自学参考。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包括精致的电子课件、教案、案例库及案例分析、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下载地址:http://www.tup.tsinghua.edu.cn。
编著者对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本书出版编辑与策划等给予帮助的相关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著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恳请专家与读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