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优化的基础上,以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财务融资的优化和利益分配的合理化为目标,它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和管理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共识。近年来,随着财政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学科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为了避免财务管理与其他学科的过度交叉,同时考虑财务学科自身的体系结构建设,我们在章节安排上对相关重叠部分采取顾及而不展开的原则,即基于财务视角以基本概念等形式加以阐述。财务管理侧重的是资金管理体制与投融资管理等现金流问题,有着自身发展的特征和客观规律;而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成本与预算控制、经营决策与绩效管理等具体工作。针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加以解决:一是按照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取舍。如学科的前景与发展能力、学科的效率与交易成本,以及教材变革管理中的包含关系等。二是对两门学科都认为重要的内容,如预算管理,采取不同侧重点阐述的选择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各自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预算管理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财务管理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财务管理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财政层面;二是微观的企业层面。现行的财务管理教材主要立足于微观的企业层面。本书是从微观企业视角加以设计与编写的。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对象分析,除了在资本市场上频繁运作的上市公司这一主体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非上市公司企业群。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学科的针对性、适用性与有效性,是财务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编写所采用的基本思路是:“以财务要素为主线,以资本优化配置为辅线。”
在章节的安排上,本书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基本要求,结合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学科的发展趋势,在学科边界与内容取舍上作了一定程度上的考虑,如增加了资本经营、财务行为与财务文化等新内容。同时,采用嵌入式的组合形式进行财务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配置,以增强学生学习时的连贯性及其融合应用能力。
与现有教材相比,本书一方面力求使财务通则中的基本要素得到深入贯彻;另一方面,通过增强财务知识的应用面,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基本技能。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传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在提倡应用优先的前提下,传承以往教材的精华内容,并着重培养学生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适应能力。同时,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前沿知识做出相应的安排,如采用嵌入式的结构安排将财务信息与财务分析作为一章,这种设计是想突出“互联网+”环境下财务分析所具有的时代新特征等。
(2)简便性与体系性相结合。在充分吸纳同类教材长处的基础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教材应用的简便性与有用性。在知识体系上,对财务理论或知识点采取由深入到浅出,技术与方法上由简明到可操作等延伸路径,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3)针对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结合财务通则修订的要求与发展的内在规则,联系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本书编写的宗旨之一。即,通过纵向的财务要素排列与横向的资源优化配置来提高本书的针对性。同时,加强财务基本知识与技术方法的阐述,据此满足不同读者的共性需求,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知识与技术方法的普及与应用。
本书由冯巧根教授任主编,负责全书的体系设计并确定写作大纲。编写分工如下:王蓓琪(第一、第二章),陈静(第三、第四章),封帆(第五、第六章),魏群(第七章),张毓婷(第八章), 王蓉(第十章),邵留洋(第十一章)。
本书可作为经济与管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学习财务管理时的教学用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的自学或参考用书。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本书的编写中参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尤其在案例分析等栏目中引用了业内一些优秀的文章,并且力尽所能地与作者进行了联系,一些未能取得联系的作者,请见书后速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支付相应的报酬。对这些优秀的作者,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 者
2016年12月于南京大学
??
??
??
??
财务管理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