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十二五”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大的激发,文化消费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优化,文化产业继续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 82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作为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中小微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大型文化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据初步统计,2015年我国文化骨干企业4.7万家,实现营业收入73 690.9亿元,年平均增长7.3%。从发展态势来看,?2015年,内容为王、版权为王、IP为王进入第一个阶段;互联网文化产业快速发展,BAT等核心舰队持续进行并购与投资,互联网影视、互联网视频化以及衍生产品化和产业链化越来越凸显;主题公园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家庭文化旅游、农业文化娱乐旅游、传统文化体验旅游等综合文化旅游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文化企业报告》自2011年开始创立以来已出版五本,在业界和学界形成良好反响,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具开拓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研究平台和智库。《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6》(以下简称“本书”)主要是对2015—2016年(含2015年全年和2016年初)中国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趋势前景等进行分析以及相关案例进行剖析,突出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和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借此为国内文化企业及相关投资机构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发展定位、进行战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参考。

本书在保持整体风格和体例相对稳定的同时,结合产业格局和企业经营面临实践问题的变化,对结构和内容框架进行较大改进和完善。一方面,我们重视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洞悉文化企业微观经营管理,特别是从“互联网+文化”的产业大势出发分析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及方法,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演艺产业、影视产业等行业领域以及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进行结构性剖析;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文化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专题研究的比重或分量,特别是增加了平台文化企业与内容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投融资并购趋势、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自媒体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企业创业与创客、文化企业创意人才扶持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板块,力图从产业实践的视角来关注和探讨文化企业的具体发展路径,由此形成更具问题导向且更为充分反映文化企业发展实际的研究维度。

本书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之一——“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相关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中国文化企业研究中心具体组织研究与撰写。本书属于团队合作的结晶,写作团队成员既有高校长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研究的研究者,也有文化企业界的好学深思之士。整个撰稿过程是在主编反复厘定写作框架的基础上,经过团队成员六次深入研讨,前后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的。在初稿完成之后,为了保持全书的整体系统以及风格的相对统一,主编对本书各章作了相应的修改润饰和内容调整及删削的统稿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写作成员所主笔的各部分内容,不同程度参考了有关领域已经发表的统计结果和有关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在此,对于各有关机构和个人前期研究的辛勤付出及其对本书所作出的基础性贡献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最后,需要稍作提醒的是,本书属于专题分析型报告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调研统计型报告,其主要特点和目标是进行对策性研究。在内容上侧重于对现有文化企业特点、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特点,指出文化企业的商机所在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且针对各类文化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完善建议。书中某些观点和思路或有不当之处,诚望各位同仁和读者在阅读之后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以期通过进一步共同深入讨论或调研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