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前言
(一)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倾注了心血并还在投入更大心血的一个领域,也使它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征。作为这个领域的一门教材,不应当胶柱鼓瑟,而必须与时俱进,这是笔者在每一版修订时都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从第4版开始增加了未来计算机展望一章,在第6版的第2章中增加了DRAM内部操作与性能参数一节,本次修订中对第7章的内容进行了部分更新等,都是基于这一考虑的。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但是多数是面向计算机设计的。本书则想写成一本面向应用的教材,目的是让读者能从应用的角度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此,本书从第5版起增加了对计算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总线与主板一章,在本次修订中则在第1章增加了计算机性能测试工具和天梯图的内容。
(二)
计算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具之一,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现代的巨大贡献。让读者了解这些事实,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还在于这些事实折射出来的逻辑思维精华有启迪思维、激励创新、增强自信之效能。这是我写这本书时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
本书作为一本教材,希望能做到好教又好学。为此,本次修订除在文字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外,还从结构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三)
计算机俗称电脑,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模拟人脑的机器。模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现在要用计算机从结构的角度模拟人脑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只能从功能模拟的角度进行,即由一些功能部件来模拟人脑的功能。因此,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对于它的学习应当从建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人的大脑功能之间的联系开始,然后再对这两者的工作过程加以区别。这是我要与初学者共享的一点心得。
(四)
在本次修订中,作者参考了其他一些著作和网络作品。尽管本人尽力将它们对本书的贡献通过参考文献来表明,但由于有些内容(特别是网站内容)出处不明或作者难以查考,因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在此,谨向为本书提供了帮助的各位深表谢意,并向由于上述原因未能列入参考文献的文章作者表示歉意。同时,还要感谢在本次修订中参加了部分写作工作的赵忠孝、姚威、张展为、史林娟、戴璐、张友明、张秋菊、陈觉、董兆军。
本书的修订仍不会画上句号。本人诚恳地希望阅读过本书的专家、老师和学生能无保留地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帮助本人把这本书修订得更好。
张基温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