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新常态”下“更上层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距《宏观经济学》初版发表至今已有四年,这四年间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历史上的重大转折,GDP增长率从2011年的9.2%,在2012年首次“破8”降为7.8%,接下来2013—2015年,GDP增速分别为7.7%、7.4%和6.9%,2016年的预期目标为6.5%~7%。2014年在中国政府的高层会议上,习主席提出“新常态”一词,标志着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92054166167666228面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宏观经济学》教材亟需更新,以便更好地反映现实。
非常荣幸,本教材获批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规划教材,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修订版。由于身负本校领导和出版社编辑的重托,我在第2版的修订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一方面希望抓住此次机会,尽力弥补初版教材中的疏漏; 另一方面希望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完善,使这本教材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为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我在每个章节中增加了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专栏,这些专栏材料是从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渠道精选而来,多是与现实相联系的案例材料,如“宏观经济学的身世之谜”、“从GDP概念解析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美国债务问题将长期存在”、“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中国汇改10年的成就及对未来的展望”、“不属于菲利普斯的菲利普斯曲线”等专栏,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章节的理论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流派较多,各种学说纷繁复杂。尽管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不同流派的学说所基本赞成和共同认可的东西,但在基本理论的阐述过程中,总会涉及不同流派思想的比较,这往往使初学者和读者感到困惑,所以在第2版的修订中,我觉得有必要增加一章——宏观经济学流派简介,使读者在学习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自己对宏观经济学乃至包括微观经济学在内的整体西方经济学的了解,从而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次上,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
正如我在初版前言“站在巨人肩上的宏观之旅”中所言,本教材是在综合参考国内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通过对各类中外教材的融会贯通,力图实现“站在巨人肩上的飞跃”。通过第2版的修订,我希望在补漏纠错并更新内容后,本教材能够实现如下目标: 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深入细致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又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宏观经济现实,使得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第二,专业性与通用性统一: 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进行清楚和透彻的阐释,既有利于经济和管理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又可以帮助非专业学生迅速入门。第三,知识性与趣味性共享: 在深入浅出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的过程中,突出趣味性和新颖性,追踪中国和世界各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通过努力,希望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全书资料新颖,各章承上启下,内容与时俱进; 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阐释清楚透彻,既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又不失普及性和通俗性; 力求深入细致、详尽清晰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和相关概念,力争逻辑清楚、不存疑点、去繁就简、深入浅出、从容驾驭,使专业知识的“教”和“学”都充满乐趣。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送给自己的一个祝福,就是希望这本教材的读者会喜欢她,希望在汲取初版读者的众多反馈意见后,第2版能更上层楼!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尽可能日臻完善。一本书的出版就像一个孩子的出世,她不可能十全十美,然而,不完美的孩子仍然是父母的宝贝,作为编著者,我希望每一次修订都能让这个不完美的孩子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也希望每一位阅读这本教材的读者也把她看作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觉得她有任何瑕疵和不完善,请将你的意见、建议和评论,通过Email (hougaolan@bit.edu.cn)发送给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这个很多很多人的孩子变得更加美好!在此,对每一位为本教材的出版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和每一位读者,真诚地说一声: 谢谢!
侯高岚
2016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