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协同工作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垃圾邮件、广告等恶意营销行为泛滥,网络欺诈、钓鱼以及网络暴力、网络恐怖主义等恶意行为层出不穷。这些恶意信息和行为完全背离了互联网设计的初衷,也不符合广大网民的意愿,并且影响到现实的正常秩序和规范。因此研究网络信息内容安全,提供对互联网中各种不利信息的检测分析能力,是体现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坚实保障。

互联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和行为的产生,其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作为一个内容平台,人们可以更便利地获取、发布信息,而在互联网爆发性发展过程中,相关的规范制度、安全技术研究却未能同步发展。网络信息内容安全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分支,是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它主要研究如何从包含海量信息的网络环境中,对特定安全主题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获取、识别和分析的技术。该研究分支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信息安全、自然语言处理、网络理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直接或间接应用到这些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具体需求,本书全面介绍面向信息内容安全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着重阐述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若干关键技术——信息过滤、话题检测与跟踪、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新闻评价、网络舆情分析等。本书既有对基础知识和理论模型的介绍,也有对相关问题研究背景、实现方法和技术现状的详细阐述。目前市面上缺乏对网络信息内容等技术进行系统介绍的书籍,本教材以研究型课程为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可以让授课教师和学生迅速了解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核心技术,同时让大家了解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实际应用。本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本科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内容编排时兼顾学科前沿研究和实际应用背景。该书有助于发掘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本书由杨黎斌担任主编,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杨黎斌编写第1、5章; 蔡晓妍编写第2、3章; 戴航编写第4章; 慕德俊编写第6章; 李梅编写第7章,张晓婷编写第8章。杨黎斌负责全书的策划、大纲的制定和统稿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许多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在此对所涉及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研究生许红波、李飞、由文浩和陈志涛同学对本书的图表进行编辑,许晶晶、李敏、张嘉慧、韩亚敏、陈志涛和申昌同学对本书进行校对并提出宝贵的建议,特此表示感谢。由于编写时间紧迫,加之编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