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2016年6月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根据我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中国市场国际化的特征越发凸显。

经济发展虽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市场经济虽然强调竞争,但是更需要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潜能,更要讲究合作;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主题,而成功的根基却又取决于更大范围的人际沟通与交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业、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结果也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职员中,因人际沟通被解雇的占82%。这都说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高科技的发展驱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国际社会逐渐演变成“千人糕”的社会,国际市场呈现出谁也离不开谁的服务关系,而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进取,就必须注重规模经营效益、就必须注重加强团队合作、就必须注重加强人际沟通与交流。

交流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有助于增进员工相互理解、增强团队的融合与凝聚力,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成功人士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然而当今社会却是网络开放了世界、封闭了人。经营、就业等竞争的加剧使得人群之间越来越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呼唤人际沟通、社会和谐要求人际交流。为此许多院校注意到这一社会实际问题,创新增加了这门实用课程,本书的出版对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创业具有一定意义。

本书作为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教材,全书共十章,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学科发展观,严格按照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根据人际沟通交流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系统介绍了人际沟通交流的基本原理、目标、原则、形式,演讲、谈判、交际礼仪,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克服沟通障碍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求职面试与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等知识,并通过实证案例分析教方法、讲思路,加强实践、强化操作技能培养、提高应用能力。

本书融入了人际沟通交流的最新实践教学理念,力求严谨,注重与时俱进,具有理论适中、知识系统、案例经典、观点科学、语言简洁、侧重实践应用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就业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财经管理等专业教学的首选教材,同时兼顾高职高专、成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工商及流通企业从业人员的在职岗位培训教材,对于广大社会读者也是一本有益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李大军进行总体方案策划,并具体组织,张美云和吴海娟任主编,吴海娟统改稿,张淑谦、易蓉为副主编,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李慧茹教授审定。参加编写的人员有: 牟惟仲(序言),张淑谦(第一章、第四章),吴海娟(第二章、第五章),罗元浩(第三章),张美云(第六章、第七章),孟祥越(第八章),易蓉(第九章、第十章),王瑞春(附录),李晓新(文字版式修改、制作课件)。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最新书刊、网站资料,并得到有关专家、教授及企业家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使用。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