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把大学生就业作为新时期促进就业的战略方针,并实施多项政策和措施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仅2015年,国务院就分别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23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国发〔2015〕32号)。两个文件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更高形式的就业。创业、就业是新时代促进素质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时代要求。国发〔2015〕23号文件中指出: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加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促进就业。国发〔2015〕32号文件中指出: 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新时期、新发展过程中的就业战略十分明确,指明了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并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何从执行层面将国家关于大学生的创就业战略落到实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是一篇亟需开发的大课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焦点问题。为此,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开展了大学生相关课程改革建设与标准研究,主要包括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改革与标准建设。课题组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仅包括就业政策,还包括推进就业、提升就业的技术支撑。否则,大学生很难实现科学择业与就业,实现创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据相关资料,当前,多数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而又有多数大学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究其根源,主要是就业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差、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不到位或缺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差、技术方法和能力不足等。在2006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就业论坛上,我的主旨报告中曾就大学生就业难提出了三个责任的观点: 一是政府的责任,即指导不到位;二是学校的责任,即课程针对性差、学生能力培养不到位;三是学生的择业意识存在问题,即学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和分析就业形势,自我认知不到位。现在看来,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有若干问题需要破题。国内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践告诉我们,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创业、就业有着非常好的指导价值。院校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类课程研究,紧紧扣住大学生就创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用问题切入的思维方法,从职业指导和现行就业政策现状出发,通过对政策效度、课程教材适用性和标准评价有效性等多角度的剖析,提出新的课程、标准开发的新模式及其标准框架,以指导新的职业指导等公共课模式的创建。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组织专家编写了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生涯设计、素质训练系列教材。教材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即凸显实践性和实效性,实现了知行合一。我希望通过系列教材的出版,推动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生涯规划类公共课的开发建设,能够促进内容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院校参与这一课题研究,为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实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培训》杂志社主编
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
毕结礼
2015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