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力大,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2016—2020年是中国国民经济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将在高基数作用下维持低速增长,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2875万辆,到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近3000万辆,年均增速为3.5%左右。随着政策环境开放,汽车电商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全面爆发期,尤其是交易、用车及换购环节将会全面打通。
正是在疾风中急行的精神,鼓励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借鉴外资企业先进经验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进。而以电能为主的新能源技术,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汽车保有量过多带来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为汽车研发与营销带来了新挑战。随着环保治理发力倒逼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不断加码、整车性能在技术持续进步下不断提升、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高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因此,可预见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将迈入高速发展期,而随着产销量的攀升,整个产业链也将被“盘活”。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超过250万辆。汽车的绿色环保概念为营销理论带来了清新之风,日益成熟的汽车后市场将为汽车营销开创更为广阔的前景。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手段的出现,公共关系处理与政治营销在营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对原有汽车营销理论进行梳理与创新,以满足当今不断发展的汽车营销需要。从尤金·麦卡锡到菲利普·科特勒,在中国本土化的市场中,营销理论的创新是在原有经典理论上的“守正出奇”,是经典理论与新媒体、新技术、新环境相结合的推陈出新。这样一本汽车营销理论教材的规划出版,正是充分考虑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重要拐点时进行华丽转身的时机。
本书系统研究了世界汽车市场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格局,特别是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特征,梳理了原有汽车营销的理论,在经典汽车营销理论之上构筑了汽车营销的新概念与新方法; 强调了实际案例的应用,在每章后面附有具体的汽车营销案例分析; 考虑到现有汽车营销的新挑战,与其他汽车营销书籍相比,加入了公共关系处理与政治营销的篇章; 而二手车贸易与国际汽车贸易的内容也使得整个汽车营销理论的体系更为完整。
本书由葛慧敏与刘擎超主编,负责组织编写与定稿、修改等工作。本书各部分的编写者为: 江苏大学葛慧敏、刘擎超,第1~9章; 南京审计大学熊江勇,第10章; 韶关学院黄大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赵峰,第11、12章。江苏大学的胡贝、王新、谢君平也参与了资料收集及部分章节的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期刊论文与书籍等资料,总结了汽车营销理论的发展,把经典营销理论与营销新概念相结合,注重实际案例的应用分析,使之能适应新时代汽车营销的需要。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另外,要感谢所有支持与参加本书编著与出版的相关人士。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出现错误或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