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光穿越回1000多年前,面对
赤壁古战场,遥想当年的英雄美人、熊熊烈焰,一代文豪苏轼不禁触景生情,感慨
万千。同样,当我们穿越到100多年前,窥探在那个机器轰鸣年代的艺术家的困境与
呐喊,才发现历史是何其相似! 当年聚集在苏黎世啤酒馆的愤青们用剪刀、浆糊、报
纸、旧杂志和涂鸦创作了海报和招贴,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艺术”的兴起。而
今天的艺术家同样面临当代社会的技术挑战,无处不在的手机,咄咄逼人的阿尔法狗,
微信的泛滥,人际交往的冷漠,使得人们再一次思考和发问:人类走向“机器化”难道
是历史的宿命吗?什么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在这个远离自然与人文的“数据万能”时代,
艺术还能带给人类哪些思考和回味?还能怎样启发大众的思考与心智的提升?
记得高晓松在《奇谈》中曾经说道:“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谜雾。读万卷书,才
能看清皓月繁星。”在这个手机阅读和网红直播泛滥的当下,“读万卷书”早已成为调侃。
而以色列著名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也指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
就没有用处。”因此,作者无意将读者拖入故纸堆,而是期待用最简约的形式,通过梳
理媒体艺术的主线和谱系,帮助读者抓住现代艺术史与媒体艺术的脉络,解读在历史
大事记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即“一张图读懂进化史”。媒介大师麦克卢汉说过:“无论是
科学还是人文领域,凡是把自己的行动和当代新知识的含义把握好的人,都是艺术家。”
分析时代潮流与脉搏,以思想超越现实,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宗旨。
9年前,作为新媒体系教授,作者曾经大胆撰写过一部《数字媒体艺术史》。随着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的四面开花,该书无论是资料还是观点都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特
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使得该书的形式与内容“时过
境迁”。因此,与其修修补补,不如另起炉灶。作者查阅并检索了近几年国际上重要的
媒体艺术家、媒体艺术展览和相关的历史文献,并根据当代科技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撰写了这本《数字媒体艺术简史》。这也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论述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简史
的教材,作者衷心期待本书能够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北
京服装学院精品教材专项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李四达
2017年4月4日清明节,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