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汽车逐步进入普通家庭,中国人对汽车的兴趣与日俱增。外语、计算机技术和汽车驾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三种基本技能,也是现代人的标志。

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对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对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正是考虑非汽车专业学生扩大知识面和汽车类专业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的需要,开阔在校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普及汽车基本知识,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编者于2008年推出《汽车文化》教材,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为紧跟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并考虑汽车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更新,又于2011年推出了《汽车文化(第2版)》教材。

本书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的教育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撰写的。

本书是一本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为一体的汽车基本知识和汽车文化教材,内容涵盖汽车史话、汽车制造商和车界英豪等。本书从汽车的基本结构到汽车设计、试验、制造过程,从汽车运动到汽车博览会、汽车博物馆,对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突出了现代人与汽车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为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学生学习汽车基本知识、感受并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书是为在校大学生撰写的教材,由于全书内容翔实、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于汽车行业的各类人员及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汽车爱好者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沈阳大学凌永成主编。具体写作分工如下,第1、第2章由沈阳大学凌永成编写,第3、第4章由沈阳大学李雪飞编写,第5、第6章由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袁春华编写,第7、第8章由沈阳工学院戚基艳编写,第9章由沈阳大学曹师今编写。

沈阳理工大学赵海波教授作为主审,对全书进行了认真地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本书结构更为严谨,在此深表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借鉴了大量的图书和网络资料,并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为方便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任课教师授课,我们还制作了与本书配套的电子课件。有需要的教师可通过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或致信凌永成邮箱lyc903115@163.com索取,作者也会无偿提供。

凌永成2016年12月第2版 前 言汽车发明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人们对汽车的认识也经历了由交通运输工具到生活必需品的转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使得中国百姓对汽车的兴趣与日俱增,汽车文化方兴未艾。

为开阔在校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普及汽车基本知识,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我们在2008年编撰了《汽车文化》一书。

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撰写的。

《汽车文化(第2版)》是一本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为一体的有关汽车基本知识和汽车文化的教材。全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发展历程、汽车的分类与性能、汽车基本构造、汽车品牌、汽车运动、安全行车知识等知识,对汽车的设计、试验与生产过程以及汽车展览会、汽车博物馆、汽车名人、汽车网络文化等也作了充分的介绍。

本书为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汽车基本知识,感受并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书是为在校大学生准备的教材,但全书内容翔实、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汽车行业的各类人员及广大汽车爱好者来说,本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凌永成、李美华主编,董旭、王冠五为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李雪飞、赵炬、沈越、孟宪臣、曹师今、韩瑞华、厉承玉、周大军、李明杰、于非非、王彦光、崔永刚、赵海波、王凤兰、叶旭明、王树逵等同志。

沈阳大学黄晓云教授作为主审,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本书结构更为严谨,在此深表感谢!

在编著本书过程中,我们参考借鉴了大量的图书和网络资料,并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为方便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任课教师授课,我们还制作了与本书配套的电子课件。有需要的教师可致信凌永成邮箱lyc903115@sohu.com索取,作者会无偿提供。

凌永成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