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常识考试是对考生文化、艺术素养的考查。从全国范
围内来看,绝大多数高校的戏剧电影电视幕后各专业方向(广播电
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文艺编导、导演、文化产业管理等)的考
试都要涉及文化艺术常识,只有极个别高校例外,比如黄冈师范学
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考试。因此,考生不能不重视这部分内容的
学习和应对。
一、考试形式
针对文化艺术常识的考查,不同的高校采取的考试形式有所
不同。
(一)在面试中考官提问,大致分两种形式
1. 抽题—回答
比如,青岛农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做法是,考生进入准
备室抽1道题——3~5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面试考场回答问题
(时间长度为3分钟左右)。
当然,也有一些高校是现场抽1道或几道题直接作答,中间没
有另外给出准备时间。
2. 现场口头提问—回答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幕后各专业方向的面试,一般先要
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考官从考生的自我介绍里引出一些问题要求考
生回答。
当然,考官也可能会问到一些自我介绍里没有的内容。
另外,个别高校的面试环节没有自我介绍,直接进行现场口头
提问与回答。比如,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幕后各专业方向。
(二)在笔试中,大致分两种情况
1. 一场考试全考文化艺术常识
比如,山东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
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方向、山东师范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山东经济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都属于这种情况。
2. 更多的高校把文化艺术常识和其他内容放在一起考
比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专业)
把文化艺术常识和散文、议论文写作放在一起考。又比如,天津师范大学的广播电视编
导、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把文化艺术常识和命题创作、影视评论放在一起考。
二、考试内容/复习范围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文化艺术常识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内容繁多,应重
点掌握;
(2)戏剧、电影、电视:与所报专业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应重点掌握;
(3)音乐、美术及其他:不少高校亦有所涉猎,应大体了解;
(4)文艺理论、文艺政策:不少学校亦有所涉猎,应大体了解;
(5)文化热点:很多高校都涉及了,要提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6)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的内容:一些高校也有
所涉猎,这些知识的准备绝非一日之功,而需长期积累。
一般来说,各个高校的文化艺术常识考试都会触及以上这些方面,只是不同高校考
查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文学(比如,南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的侧
重于戏剧(比如,中央戏剧学院幕后各专业方向),有的侧重于音乐、美术(比如,山
东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所要报考
的高校的考查重点来突出自己的复习重点。
三、考试题型及应对策略
笔试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记忆能力。考查范围集中在各艺术门类里的名家及其代
表作、专业术语、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等。
做填空题时,务求准确,不写错一个字,不漏掉一个标点符号。
(1)《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答案是王羲之,“羲”字不能写错。
(2)《孩子王》的作者是。本小说由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
答案是钟阿城、陈凯歌。“城”不能写成“成”。
(3)意大利新现实电影的开篇之作是。
答案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不能漏掉书名号。
(二)名词解释
批卷时,名词解释一般是根据要点给分的。因此,做名词解释题的程序应该是:弄
清要点→连缀成文。
窍门一:名词解释的题目上一般都标明了每道小题的分值。在做题的时候,考生可
以根据分值推断要点数量。
窍门二:不同的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方法。考生如能掌握要领,定可回答得更全面一
些,得分更高一些。下面举例说明。
1. 人名式名词解释:老舍
人名
老舍
定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
代表作
他的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他的话剧剧本代
表作有《龙须沟》(因为此剧本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
馆》等。
艺术特色或
历史评价
他的作品多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善用口语,
也就是北京话,语言生动形象,因此他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
2. 作品式名词解释:《诗经》
作品
《诗经》
定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内容、形式
上的特点
在内容上包括风——民歌、雅——文人诗、颂——祭祀用的歌曲;在艺
术手法上包含赋——铺陈叙事、比——打比方、兴——借事发端,引出
正题。
诗句多为四言二拍,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
历史评价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创作源头。
3. 流派式名词解释:建安文学
流派
建安文学
定位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的是建安时期的
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植、曹丕,还有七子——孔融、陈琳、王
粲、徐干、阮、应、刘桢。
内容、形式
上的特点
他们写诗反映社会动乱,抒发忧国之思和建功之志,诗风慷慨悲凉,语
言刚健有力。因此又被称为“建安风骨”。
(三)简答题
简答题就是要简明扼要地回答。当然,首先是要“扼要”——该写的要点不能不写;
其次才是要“简明”——不必长篇大论。举例说明:
1. 文艺与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
第一,文艺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都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否则,
这种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文艺应当高于生活。文艺不一定高于生活,但是艺术家应该秉持着这样一种
创作理念,那就是:文艺高于生活。不然,电影艺术家凭什么吸引观众买票走进电影院?
作家凭什么吸引读者买书阅读他的作品?所谓文艺高于生活,就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
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答题要领:要点1+简单解释、要点2+简单解释……
2. 纪录片与故事片有什么区别?
故事片是虚构的,而纪录片不允许虚构;故事片要找演员来扮演角色,而纪录片中
一般没有演员,片中人就是生活中的人;故事片是一种情景再现,而纪录片一般不允许
大量使用情景再现。
答题要领:选出几个可以形成对比的点→找出答题要点→对比来写。
(四)论述题
论述题多为谈看法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艺术理论,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题目主观性强,字数要求也比较多,考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此一来,
就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了。那么,做论述题,考生应该把握什么原则呢?
1. 条理清楚: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比如,2009年青岛农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中的一道论述题:结合实例说
明影视艺术有什么社会作用?
做这道题时,考生应先指出影视艺术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娱乐作用
等,再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这样,答题思路清晰,答案一目了然。
2. 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能清晰决不含糊
比如,2007年山东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考试中的一道论述题:兵马俑走出
陕西,在全国巡回展览中引起很大的轰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请结合这一
现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有的考生表示支持,并说明了支持的理由;有的考生表示反对,并说明了理由。支
持有支持的道理,反对有反对的道理,因此,都是可以的。
有的考生既支持,又反对;有的考生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前者是矛盾的,后者是
无动于衷的,因此,都不好。
3. 有理有据:能找证据/论据通过分析/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论点
比如,在说明影视艺术的认识作用时,可以以历史剧《康熙王朝》《孝庄秘史》
等为例,指出它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增进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4. 全面而不片面:要有整体观念,不要击其一点,不及其余
还是以“结合实例说明影视艺术有什么社会作用?”一题为例,如果仅答“影视艺
术有认识作用”就是片面的,只有答出“影视艺术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
娱乐作用等”才是全面的。
5. 公允而不偏激:思想、观点要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或经过一个接受过程之后
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比如,有人认为小沈阳的表演很低俗,因此小沈阳的演出我们要抵制。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
考生如果完全接受这种观点,必然走向对小沈阳,乃至东北二人转的全盘否定。这
是很偏激的!
东北二人转存在了三百多年,时至今日仍长盛不衰,这说明它有现实的需要。这种
现实的需要、主要不是满足人们的低级趣味,而是满足人们正常的精神需求。因此,小
沈阳的表演是通俗的,而不是低俗的。对于小沈阳的表演,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抵制,要
允许它的存在,以丰富和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当然,小沈阳的表演中也有一些低
俗的成分,对此观众应该加以批判,创作者,包括小沈阳自己应当引起注意,加以改进。
另外,关于面试的题型,虽然考官不指明题型,但是无论是考生抽的题,还是考官
现场口头提问的问题,不外乎以上四种题型,考生可以参照笔试答题要领做出回答。应
当指出的是:
第一,在回答考官现场口头提问时,考生如果个别题目确实不会回答,就如实承认,
不要不懂装懂。然后,考官一般会换一个问题让考生来回答。
第二,面试是一种综合考查,不仅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还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也包括语言组织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服饰、体态、心理素质等。
第三,要把考官当成父母,或者好朋友,而不是审案的法官,做到真诚、友好、亲
切、自然,而不是冷漠无情、躲躲闪闪、拒人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