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和个人的消费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造就了诸多互联网巨头公司。同时,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快速推进着中国企业互联网化的步伐。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指引。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传统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单个企业之间竞争的模式转向了产业环境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如果机会把握得好,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机会,让企业有更快、更广的发展;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在更加严峻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在互联网化的产业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化。
首先,企业对于管理的实时性、精确性要求更高了。无论何时、何地,企业高层都希望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获知企业经营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而经常在外联系业务的营销人员,也希望能随时随地自助查询到所需要的产品报价、库存等信息,以便更有效地推进业务。这些管理需求、业务需求都是促成管理软件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
其次,随着企业业务的逐步扩展以及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跨地域多组织的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典型架构和管理方式。如何有效管理不同地区的组织,如何在多地域的协作中保持高效率的运作,这些都是企业高层会经常碰到的难题。
再次,多组织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的精细化,使企业高层对于考核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组织的协作模式下,高层不仅仅要了解整个组织法人体系的经营情况和考核数据,还需要了解在组织内部不同产品事业部、不同地区经营单元等角度来评价的经营效率,也就是独立核算的考核模式。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促使管理软件企业借助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并融入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推出创新型管理软件的重要原因。
金蝶作为国内知名的管理软件厂商,不仅在财务管理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融合上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故本书以金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K/3 Cloud为蓝本来编写“互联网+”时代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的相关案例教程。
K/3 Cloud是金蝶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开发的适应在互联网商业环境和“云+端”模式下运行的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致力于打造“开放”“标准”“社交”的企业管理应用架构,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开放、更加强大、更加便捷的管理软件,强化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在财务管理方面,K/3 Cloud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的特性。
●
具有动态扩展的财务核算体系。既可以根据对外披露财报的需要构建法人账,也
前 言
II 金蝶K3 Cloud 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
可以依据企业管理的需要构建利润中心管理账,并建立管理所需的多个维度的核
算体系,包括按产品线、按地域管理、按行政组织的核算,实现对不同组织的独
立业绩考核。
● 精细化的利润中心考核体系。既可以实现按企业、按事业部进行利润中心考核,
还可以进一步层层分解,按照阿米巴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按经营单元、按团队
进行精细化的利润考核。
● 通过智能会计平台实现真正的平台级财务核算。智能会计平台在总账与业务系统
之间搭建起桥梁,既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独立性,又能轻松建立连接,加大财务
与业务处理的灵活度,真正实现了业务随时发生、财务随时核算的管理需要。
● 多组织财务集中管控。K/3 Cloud通过科目等基础资料的共享、凭证模板的统一、
内部账户的管理、资产的跨法人跨组织管理等帮助企业做到资金、账簿和资产的
集中管理,实现多组织财务集中管控。
● 真正实现财务国际化。K/3 Cloud的财务国际化体现在多国多地区的会计准则的适
用、多国币别的应用、多国科目表体系的建立、支持90%以上国家的会计日历的
建立、多种语言的账簿以及多准则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本书采用贴近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处理的方式进行编写,在书中设计了一个企业的完
整案例,每个章节都提供该企业具体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同时提供完整的业务数据来详细
介绍财务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功能和具体操作。这种业务流程化的编写模式有利于让读者对
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对企业的实际业务理解更透彻,让学生达到不仅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将所学的知识立刻应用于企业的实际财务处理。
本书共分为14章,详细介绍了供应链初始化、销售管理、信用管理、促销管理、分销
要补货管理、返利管理、供应商协同、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组织间核算、存货核算等系
统功能。
本书附赠金蝶K/3 Cloud V6.1安装程序(随书光盘)。其他可提供的
教学资源有:
(1) 每个章节的账套数据(可扫描各章所附二维码下载),便于学生练习。
(2) 教学课件(PPT格式),便于教师授课。
(3) 考题,便于教师在教完本书后,对学生进行关键知识点的考试。
关于每个章节账套数据的使用,在此特别说明一下:教师可以在讲完一个章节后,就
恢复上一章节末的备份账套,让学生开始练习。这种方式有利于分章节独立教学,又保证
了财务管理系统业务处理的连贯性。
本书结合了作者所在企业的多年信息化实践的经验,非常适于高等院校的财务会计、
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作为教学用书,对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与实
际业务以及如何与信息系统结合非常有帮助。当然,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和信息化主管也是
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作者所在公司的一些工作成果,也借鉴了一些企业管理
及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因人员较多,在此不一一表述。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
动,才凝结成本书的最终成果。在此,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